泡泡演讲稿之家

演讲稿 > 主持词 > 导航 > 凭智慧取胜的马拉松冠军的历史事件

凭智慧取胜的马拉松冠军的历史事件

发表时间:2022-01-05

【www.popo666.com - 新娘的父亲在婚礼上的讲话稿】

主持人在主持一档节目时,我们首先就要写好自己的主持稿,关于主持词的撰写我们需要谨慎注意,什么样的主持开场白比较高质量?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凭智慧取胜的马拉松冠军的历史事件”,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事例内容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东道主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其他人还在看

曲高和寡的历史事件


事例内容

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家,也是楚襄王的大臣。

一次,楚襄王听到人们议论宋玉行为不端,就把他找来说:别人对你很不满,你应好好反省一下。

宋玉回答:大王,您先不要责备我,请您听我讲一个故事:在咱们楚国国都郢露》这样比较文雅的曲子,跟随他一起唱的只有几百人;而当他唱《阳春》和《白雪》这样高雅的曲子时,能够跟随他一起唱的人仅有几十人而已!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曲子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那些平庸的人怎么能够理解我宋玉的行为呢?

楚襄王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就不再追究了。

火烧乌巢和张松献图的历史事件


事例内容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各方面均处于劣势地位。一天,听说袁绍的谋士许攸(yōu)来投奔自己,他竟顾不得穿衣服,打着赤脚慌忙出来迎接,对许攸十分尊重。许攸被曹操的诚心所感动,于是尽力为他出谋划策。他建议曹军偷袭袁绍屯粮之所乌巢,曹操依计而行,果然大败袁绍于官渡,从而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然而,曹操也吃过不尊重别人的亏。

当时的益州牧刘璋管理着川蜀一带,一次他听说有人要来攻打自己,束手无策。属下张松自告奋勇前去许都,想说服曹操前来救援。张松原准备把西川(现在的成都)地图献给曹操,不料曹操见其相貌猥琐,为人高傲,不予礼遇,还乱棍打出。

张松在归川的路上,受到了刘备的热情款待,他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所感动,就将西川地图献给了他,为其建立蜀汉政权立下了大功。

在这件事上,曹操因为自己的傲慢无礼遭受了重大损失。

地板和佛像的历史事件


事例内容

一座庙里的石地板,对香客膜拜、香火不断的石佛像愤愤不平:你我同是石头,来自同一座山,为什么你能高高在上,享受千人朝拜,万人供奉,而我却被人们踩在脚下?

佛像略一沉思,然后面带微笑地说道:老弟,世间事大体是公平的。你我的材料确实相同,但是在你出山前,师傅只是嚓、嚓几下子,把你劈得方方正正地送出山。而在你走后的三年里,师傅对我砍呀,凿呀,刻呀,磨呀,从未间断,我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既然出山前我们的历练不同,今天的际遇又有什么不公平的呢?

涸辙之鲋的历史事件


事例内容

庄子家里贫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有一次,家里又断粮了,无奈之下,他到监河侯那里去借米。监河侯听了,大方地说:好啊,等我收到田地的租金,就借给你三百斤粮食。

庄子听了很生气,但他也不愿意直接戳穿对方的谎话,就讲了一个故事:

昨天我在路上走,车轮压出的沟里有一条鲫鱼向我喊救命。它说:我从东海被冲到这里。您能给我一桶水,救救我吗?我慷慨地点头答应道:好啊,我去南方引来西江水救你。鲫鱼听了,非常生气地说:你只要拿一桶水就可以救活我,而你却要到南方放西江的水来救我,到那时,恐怕只能到干鱼店里来找我了!

庄周讲完这个故事,头也不回地走了。

立木为信的历史事件


事例内容

战国初期,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国落后。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于是委派商鞅实施变法。

商鞅起草了一系列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金。

不一会儿,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人们都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准是有人在开玩笑呢。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上去扛木头的。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兑现了他的诺言,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金。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都说:商鞅的命令不含糊。有了这种信任基础,商鞅的新法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自从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各方面实力逐步超过了其它各国,于是才有了后来的吞并六国,一统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