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演讲稿

演讲稿 > 范文 > 导航 > 支教体会心得体会范本十一篇

支教体会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24-01-11

支教体会心得体会范本十一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那么,一本心得体会就像一本书一样,该如何写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篇揭示“支教体会心得体会”内涵的文章。只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就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支教体会心得体会 篇1

在今年的支援农村的支教活动中,我有幸成为了一名支教老师,在支援农村之前,自己是没有多少经历过农村的,但我是真的很想在农村中度过,我也是想去支援农村,来到我的村子,和我的同学一起过年,也是去支教我的学校,在这个学校学习到了不少,我也是对自己的支教工作来做下总结。

首先,我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来到了一个农村学习,我的学校在新疆,这里的学习环境也是挺好的,而且学校的学生比起我的家乡,在一个好的环境下生活,很多的学生都是特别的优秀,我们在这里的学习条件是很好的,而且很多的时候,学校也是会安排我们去做课程,我们是在农村进行支教,这里的学生也都是比较的听话,也是特别的喜欢和我们聊天,和我们来到的一个地方,那里的教学条件是差的确很多,但我们都是比较的好的,学校的老师也是很热情的,我们也是没有拖后腿,而是和蔼的来,这些老师们也是非常的友善,在讲台上也是没有什么问题,也是没有什么不好说的,大家对于我们的支教也是有一些建议来,我们的支教工作是比较的顺利也是有成绩的,特别是我们的学生,我们也是有很多的进步,我们教学的效率也是有提升的,而且学生们也是喜欢这个地方的学习,不再是一个只会看书的人,我也是知道,这次的支教,我们也是让学生们有收获,特别是让我体验到作为一名老师,我也是很开心,也有很多的经验的,同时也是有一些教学上的问题,这些都是可以让我去改善的。

其次,我们的支教的老师也是非常的有经验的,在和学生们的接触之后,了解到他们的实际情况是很好的,而且也是有机会和他们一起去了解,了解他们的兴趣,和他们的家乡有一些的一些了解,同时也是知道我们是新疆的学生,他们对于我们的一个支教,也是比较的陌生,所以我也是在支教的工作上去多多做,多听其他老师们的课,了解学生的一个想法,对于学生们的一个问题也是多去了解,知道他们也是比较的优秀,同时也是在支教的过程中,我的工作是做得更加的顺利。

当然在支教的过程中,我也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也是有不足的,比如我的支教经验不足,对于一些问题的处理,我还需要多去请教其他的老师。

支教体会心得体会 篇2

时间真的如手中的细沙,转眼即逝,教育实习即将告一段落。下面我就本学期的实习工作,实习感受、收获和反思等作如下简要的总结。

我支教的学校是奉节县白帝初中,所任教的科目是八年级语文,对于一个化学专业的我来说无疑不是最大的挑战。一学期下来,由开始的紧张惶恐到现在的自然轻松,教学经验有了一定的提高。结合当地学生的语文基础,在开始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最终教学的重点在夯实基础,语言积累。他们在作文中暴露出太多的不足,错别字多,字数远远不够等等。真情成就梦想。支教过程是含有酸甜苦辣的调料瓶。只是在用自己的热血实践着自己的青春,竭力寻求着自己生命的真实存在。心里很是不舍。固然支教的时间很短,所能做的事情也很有限,但我会在有限的时间里,为支教一线发挥出无穷的光和热。人生的道路漫又长,支教生活将会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我人生经验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让我在艰苦的环境中得到了磨练,让我在繁重的学习中得到了成长。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教学为主,自主学习和讨论式教学为辅,学生很快就适应了我的教学。一学期下来效果很明显,考试成绩有了提高,平均分由开始的63分提高到现在的69分,特别是基础题得分率很高。

第一周第一次学校的行政领导听课,给我提出了一些不足,比如课堂活动较少,自主讨论效果不好,讲课没有激情等等。课后,我不断反思和改正,以及支教组的不断试讲。在四月份的一次学校语文组的公开课上,我有了很大进步,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但仍然存在讲课缺乏激情的缺点,不过还是有一点进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学期重庆教委组织了一个“我负责八年级的作文指导和推荐。根据买书的情况,我们年级只能推荐一篇文章。我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最后有六篇文章交给了我。为了寻找优秀的文章,每一篇文章我都仔细阅读并斟酌,学生不断改正,我不断纠正其存在的问题。只要我一有时间就忙这个征文的事情,我指导的学生刘欣悦的文章获得奉节县级一等奖,而且是我们学校唯一一个获奖的学生。指教老师事先让学生带来有关百分数的日常用品,有些同学带来了饮料,有些带来了衣服的标签,这不仅让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还让他们应用数学去了解商品的质量。把知识应用于生活,我觉得这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点。作为一个未来的人名教师,我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评价课的好坏,但是备课会第二部分对老师课的点评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比如说我参加的新课标语文备课会,对于小学六年级走进鲁迅的那单元的课,老师们很容易把它当成单单是了解鲁迅的生平记事。但是老师们不能够忽略了学生文学鉴赏方面的培养。叫一个小学生去鉴赏鲁迅的作品有点太天方夜谭,但是我觉得只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还是可行的。

我实习班主任的班级是八年级一班,实习班主任期间我和原班主任分工合作,我主要负责的事情是每天早晨的早操和晨跑清理人数和检查做操情况;主要通过念文章让学生知道怎样做人以及同学之间的相处等等;检查下午自习的情况,给予学生在学习上各学科的指导;每晚九点查寝,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查纪律以及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管理。也得到了原班主任的肯定和夸奖。真的让我获益良多。我想想谈谈我个人的感悟。小学老师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闲,相反的它的工作量很大。而要做好小学老师,我更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提前备好几天的课,因为你不知道在接下来的几天中会有什么突发状况,对于那些没经过书面的设想,千万不能应用与课堂。有些老师喜欢打腹稿,以为所有的东西都装在脑海里,脑海里的东西跟在课堂上呈现的内容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所以老师要实现备好课,也是对学生负责。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我听过两堂同样教授数学概念却效果不同的课。一堂的老师讲话很风趣幽默,整堂课的气氛很好。而另一堂课显得相对单调多了。

我的教学经验得到了一定提高,无形之中语言表达也有了很大改善,而且班主任工作的管理也有一些涉及和了解。对于我这样一个未来的人民教师,需要学习的东西真的是太多,即将面临毕业的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摆脱课本的束缚,千万不能做照本宣科的事,要多培养实践能力,增强试教经验,以便日后能够更快的融入工作环境,胜任教师的工作。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在校时间。

寓教于乐,始终是我教育生涯的宗旨。

支教体会心得体会 篇3

xx年的新疆支教工作在新疆支教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开展了以“支教”为中心,以“支教”为主线,以“支教”为载体,以“服务”为目标,以“团结、互助、互爱”为基本内容的“支教”活动为载体,在支教领域,以“服务”为主,以“支教”为载体,以“支教”活动为载体的教育教学工作。

首先,在支教工作中,我们注重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以“支教”活动为载体,以“服务”为宗旨,积极参加各项培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以“科研”为导向,努力探索学科教学、学科教育的新途径,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其次,在支教工作中,我们坚持“支教”与“支教”相结合,积极开展“支教”活动,并以“支教”为中心,以“支教”为载体开展工作。

首先,支教工作的过程是学习、探索、交流的过程,学习既可以是理论学习,也可以是专业知识学习。它不是简单地学科教育,更主要是指学科教学,而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它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是极大的一项培养。在新疆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2、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善于从教育教学中的实践行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的科学性。

3、要不断学习,不断进龋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争取做一名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

4、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工作中多向老教师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通过这xx年的支教工作,我深深体会到,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它既可以使人得到知识,也可以使人得到精神的享受,从而不断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泛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学习,努力钻研,争取做一名合格的支教教师。

支教体会心得体会 篇4

大学生暑期下乡支教心得体会

在暑假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一次下乡支教的活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乡村教育的困境与乡村孩子们的渴望。在这里,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下乡支教之前,我对于乡村教育的了解仅限于课本上的一些知识,然而真正踏入农村学校后,我才真正感受到了乡村教育面临的困境。学校条件简陋,教学设备落后,师资力量不足,这些问题都给乡村孩子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在我的支教期间,我所任教的学校条件还算可以的,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教室里的桌椅破旧不堪,黑板上的粉笔刮得发出刺耳的声音。学校的图书馆几乎没有新书,而学生们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新知识。这些困境让我感到很心痛,也让我更加珍惜那些我们所拥有的教育资源。

虽然学校条件有限,但乡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却非常高涨。每天早晨,他们准时来到学校,整齐划一地坐在教室里等待上课。他们对每一门课都有浓厚的兴趣,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每当我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他们总是踊跃举手回答。他们没有怨言,没有抱怨,只是默默地努力着。他们知道通过教育,他们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家庭和社区。这样的毅力和勇气令我深深地敬佩。

在支教期间,我也结识了很多可爱的乡村学生。他们是那样纯真和善良,他们的微笑总是能够温暖我的心。在课堂上,他们时不时会和我开玩笑,让我感受到了快乐。下课后,他们还经常邀请我和他们一起玩耍,我们一起踢足球、唱歌、做手工。他们教会了我许多纯真的快乐和感恩的心情,我也收获了一份难以忘怀的友谊。

除了赋予我快乐和感恩,支教还让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首先是学会了与人沟通和合作。在支教过程中,我需要与乡村学生、其他支教者以及当地教师和村民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这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其次,支教让我进一步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和乡村孩子们的交流,我发现他们渴望知识的心情,他们知道通过教育他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让我更加坚信教育的力量,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走上教育事业的决心。

在暑假期间,我虽然付出了很多辛勤的汗水,但我却感到无比的幸福。我觉得自己通过这次支教活动,不仅给乡村孩子们带去了知识,也给了他们一份温暖和关爱。我深深地明白,只有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改变乡村教育的现状,为乡村孩子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我的暑期下乡支教经历是一次非常宝贵和难忘的体验。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教育的艰辛和乡村孩子们的渴望。我学会了与人沟通和合作,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参与到下乡支教活动中来,为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支教体会心得体会 篇5

栽花容易树人难,在短短的两个多月里,我深刻体验到了当老师的难处:要备课,要说课,要听课,要讲课,要反思,要总结。之前我只是从网上或者报纸上看到有关支教内容,并不能真切的感受支教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所幸现在来到了忻州师范学院,今年九月份到达了支教点,所以我满怀希望与热情期待着与那群可爱的孩子见面。但这并不代表我没有顾虑,因为支教相对于学校生活而言各方面条件无疑是简陋的,但是当我真正到达后惊喜的发现宿舍环境很好,学校环境也非常棒。所以在和同伴收拾好东西后我们便参观了学校。

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我从小就树立理想是“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虽然之前在学校也有试讲,但是真正站在讲台上给我的学生上课还是第一次。所以我既兴奋能圆梦,但又紧张怕带班带不好。在领导与同事的关心与帮助下,我们同学生的交流得心应手。我所在的支教点是河曲县沙畔明德小学,我执教的是六年级的一个教学班,负责道法课。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全体同学都站起来高喊“老师好”的时候,我不由地震动了下。当看见他们那么可爱,听到他们响亮的回答声音后,我好像回到了中学时代。当我看到他们那充满着渴望的双眼,听着他们那真稚的声音,总是有一种冲动,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所有的知识传授给他们。

支教两个多月以来,经历了许多事情,点点滴滴,一次又一次地让我深思;经历了许多感动,大大小小,一次又一次地影响着我。我很享受这种和孩子们在一起交流的生活。我习惯称他们是六年级的小朋友,虽然有的时候要装作严肃的样子,但心里还是把他们当成心智成长完全的平等朋友。享受在上课时候他们大声回答问题、在早自习时认真背诵所学内容、在上兴趣班时高兴的玩游戏。孩子们总在不经意间给我很多快乐。比如学习宪法的时候让大家讨论宪法的作用有什么,我国的法律有哪些,学生们就会争着举手回答,热情洋溢;比如课间加餐的时候会发一个鸡蛋和一盒牛奶,孩子们就会拿一个分给我,好多孩子都拿过来,小小的心意让我感动好久好久。

除了教学,我还负责学校日常美篇推送,协助老师做文件、表格。在工作期间,认真踏实的做好每天的事情。还帮助班级绘制黑板报,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画画技巧,还提升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锻炼了自己应用word的能力,受到了指导老师和其他老师的一致好评。

时光如梭、岁月蹉跎、又是一路风尘仆仆、又是一夜星光灿烂、又是一味苦乐酸甜、又是一曲人生凯歌,问世间志愿为何物,只叫人百感交集。为期的日子不多了,看着这些可爱的脸庞,真不想离开他们,

他们在课堂上的认真与热情让我难忘。他们活泼,他们好动,他们诚实,他们天真。正是因为他们,才使我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感到格外的轻松和自由。为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我们一起将希望的种子认真播撒吧,相信有朝一日终会收获累累硕果!

上面就是网小编特意收集整理的大学生支教心得体会收获精选1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支教体会心得体会 篇6

时光匆匆,来到这儿,转眼已两月有余。回想当初整理行装、长夜漫谈的情景,不禁感慨良多。

还记得两月之前还是初秋时节,阳光明媚且灿烂和煦,洋洋洒洒地落在人身上,正是温暖舒畅的时日。但那时的我却无心去感受这美好的秋色,只因对即将要到来的支教生活而感到担忧、顾虑甚至于恐惧。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些负面情绪,我想是因为未知吧,未知的东西是最令人害怕的,哪怕已经向学姐了解过一些情况了,哪怕也已经接受了系统的支教培训,但终归是没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所以心中一直忐忑不安。

直到到达支教点后,我的心才微微安定下来。这是一个离城区稍远的乡村学校,学校中的布置极为简单,进入校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水泥铺的大操场,然后往前走便是小学的教学楼了,它与我所见过的学校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升旗台在教学楼的前面,唯一不同的是这个小学只有一座楼,所以这栋楼便是我支教生活的地方了。但有趣的是我工作的地方并不在这儿,是不是又有些疑问了,既然这个小学只有一栋楼,那为什么不在这儿支教呢?这个小学一墙之隔是一所中学,中学也是只有一栋教学楼,且与小学共用一个操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学和中学算是一个联校,而这儿就是我一个学期内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一个迎接各种挑战的地方。

而第一个重大的并且一直贯穿本学期的挑战便是教八年级的语文课,老实说,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是惊讶和怀疑并存的。惊讶的是居然要我带中学课程中较为重要的课程,并且还是没有任何指导老师来指引你,全靠你一个人自己来琢磨,而怀疑的是我可以带好这门课吗?

9月4日,是我第一次上课,我怀着紧张和一些其他情绪推开了八年级73班的门。一时间,全班亮晶晶的眼睛都看向了我,带着期待和希望。我没有怯场,走向了讲台,面带笑容地进行了自我介绍,并且也对全班学生有了一个初步地了解。第一节课,感觉还是不错的。我能感受到学生给我的善意和温暖。甚至是在之后的相处中,也能使身在异乡的我感到浓浓的温情。就像在我回家的时候,他们会说:“老师,我们去送你好不好。”在得知我中秋节不回家的时候,主动提出:“老师,我们和你一起过中秋节,可以吗?”在得到许多果子后,他们也会和我分享。尽管在多数情况下,我是拒绝的,但是也消弱不了他们的热情与纯真。

生活毕竟百般滋味,所以不是每次都是愉快的,在两个月的支教生活中,我曾为学生们在课上不停说话而伤脑筋,也曾因为学生们的乱七八糟的作业而感到恼火,更曾因为部分学生不求上进而感到无奈……这些问题虽看似寻常,但若能妥善解决,确也是不小的挑战。

当然,除了工作中的挑战,还有生活中的挑战。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今天,吃什么?”相信,现在在校的大学生也会因这个问题而困扰的,但常常是因为菜品的选择较多,而难以抉择,但在这儿,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如何在自己的有限能力之下,做好一顿饭。幸运的是,我还略懂一些厨艺,并且我的舍友也会,所以不至于饿了肚子,甚至可以在一次次的烹饪中能体会到别样的乐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支教的时光如今已经过半,如今的我已不像当初那样有所顾虑,我已经能够独立面对一些问题,并且能勇敢迎接未来的挑战,尽管道阻且长,我亦毫不畏惧,我想,这便就是支教生活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收获。

支教体会心得体会 篇7

走过到过,随拍随记,有些记忆会随着时间慢慢淡忘,唯有记录才是永恒。

写下此次支教总结的时候,是11月22日下午。我刚刚给同学们上了《植树的牧羊人》这一课。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和课堂上的积极互动坚定了我以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志向。

第一次看到这帮孩子的时候,是在9月3号的上午,我们乘坐着学校的大巴车开了一站又一站来到了忻州师院附中阳方口学校。秋风习习,终于拎着大包小包来到了住宿的地方,简单的收拾之后去吃了中午饭。短短几分钟的路程,让我对这里的学生刮目相看。迎面走来的每一位学生都会跑过来弯腰鞠躬并且对你说“老师好!”

之后,我的支教生涯开始了。这次支教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是我第一次离开象牙塔,真正地步入社会。所以我非常珍惜,也满怀憧憬的迎接挑战。

在这里支教了半个月之后,我做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演讲。王军书记在教师节之余来慰问这里的老师和我们的支教生。很荣幸我作为学生代表发言,通过这次讲话我真正的明白了学院“万人下乡村,千人出山西,百人走丝路”的实习方针。从王书记的讲话中,也更加明确了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是对乡村教育振兴战略的积极践行。能为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是我的荣幸!

我的主要工作是辅助初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完成课下教学的任务,还编写了一本名为“诗韵”的经典诵读本。诗韵这本书分为诗歌和名言两个部分。我每天在网上搜集不同类型的诗和名言。诗有励志诗、山水田园诗、羁旅送别诗、边塞征战诗、咏物题画诗和爱国诗。找出诗来之后还要对重点字词进行注释,对诗歌进行赏析,名言警句也是如此。经过一个月的编排后成果终于“出炉”啦!我自身也感到收获满满。

金秋灿灿十一到,秋菊香香庆国庆,百花齐放同祝贺,红旗飘飘迎十一。在国庆节前夕,学校组织了第一届秋季运动会。每位运动健儿们都为了班级荣誉而拼尽全力。而我作为径赛的裁判也见证了运动健儿们的朝气蓬勃。今日的你们英姿飒爽,今日的你们一马当先。

11月份,见到了宁武的初雪。大地主打雪白,天空主打湛蓝,远山被雪勾勒出了细细的褶皱,云朵被风梳理成纱巾。初雪也让我看到了属于孩子们的天性。因为课程紧张,孩子们几乎没有活动的时间,所以雪地就成了孩子们玩的一大乐园。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与孩子们相处两个月后知道了宁武小孩前后鼻音不分和方言对普通话影响大的缺点。所以我们作为扶贫顶岗支教的学生,潜移默化的纠正和推广普通话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当然就少不了在平时交流的时候纠正和朗读课文时的着重强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经过两个月的磨合与相处,在我对同学们的整体情况有了大概了解的基础上。我上了第一堂语文课《植树的牧羊人》。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登堂讲课,第一次独自面对学生。在上课时最绞尽脑汁的事情就是如何启发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一支粉笔谱就出一片片美丽的乐章,三尺讲台成就了天下无数英才。真正走上三尺讲台时,才能感受到老师的艰辛。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五天忙碌六七不休,八思久想十分用心,百般教诲千言万语。正是老师的真实写照!

我们像是表面上的钟,不停的转动。一面转,一面看着时间匆匆离去。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已经接近尾声,那个因为背不下来《诫子书》而每天晚自习到办公室背书的高个子男生;那个每天上课睡觉下课很活跃的追着你说“老师……”的小胖子;那个带着烟嗓的小男生每天都在炫耀自己“老师,你看我背下来了……”;还有一直默默不做声,性格内向但却成绩优异的小女孩……舍不得的这份情感,如四月的暖风,如绿柳飞扬,如绿草青青。

不舍得情感就先说到这里吧,最后希望我与同学们共勉!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鲜花与掌声,也有眼泪与痛苦。在求学的道路上,有艰难困苦,但是困难不能气馁,要勇往直前。

最后,非常感谢这次的实习支教。实习支教生活不仅磨炼了我的意志,也能促使我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也培养了我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让我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架桥铺路,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让青春在奋斗中发出更加绚丽的时代之光。

支教体会心得体会 篇8

九月十七号,我随同九龙四小的英语组老师们,来到萝峰小学,参加由十几所攀登英语实验学校组织的攀登英语岗前培训暨研讨会。首先发言的是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许逊,他明确的提出“快乐攀登,智慧成长”的理念,倡导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能力为主要任务,切实地为小朋友学习英语提供一个有趣而快乐的学习氛围。许科长的话发人深省,做教育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因为一味的追求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天性,填鸭式教学虽能取得成绩却也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快乐。

后来说话的是来自北京的罗教授,罗教授的名言很简单“这一段来自飞机上闲暇时间读到的一句话,随后罗教授便问了许多我们熟知却偶而忽略的或不太重视的问题。带着一个阅读事例The First Day?她让我们即可想一个活动出来”说出如何教学生这篇阅读。说实话,但是经过这两星期的教学。我发现以前想的许多活动事实上并不适合学生,在5分钟的时间里,我并没有想出一个很好的活动来,只是有大概的一个模型。是和颖雯和欧阳老师讨论出来的,分别有几位老师分享了她们的活动,总体来说都是非常棒的,是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的。这里的老师少说都有几年的经验。每当我走在校园里,都不时有同学向我问候,每一声都亲切无比,每一句都温暖无限,而且每当快要上课时,总有学生跑道我的办公室门口叫嚷着:毛老师“给我们班上英语吧!都会让我的心潮澎湃”也许孩子的真情真的可以融化一切,无论有什么困难,我都相信,伴随孩子们。

罗教授听完了几位老师的想法后,就陈述了一下她对于阅读的想法,她说出了许多老师的心声,不仅说到了教学的本质,还倡导要有更多的新的想法,具备创造性。教学中的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学校没有录音机、磁带,这就让我大为困惑,因为听力无论在何时,对于英语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听不到纯正的英语朗读,我便要努力使自己的口语发音标准,每个单词,每个句子,都要一遍遍尽量地朗读给他们听,而且要求他们跟读,同时纠正他们之前的错误发音,因而,每节课下来,我都口干舌燥。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上午的时间里。接下来单词拼写,许多同学的基础相当差。几乎连一个单词都拼写不下来。每天晨读完了之后,我都进行单词听写,对没每一个学生进行手把手拼写教学,从最基础的教起,以读写拼记相结合,不断地促进他们对单词的兴趣及规律记忆,我相信只要坚持。

下午时间是各个模块阅读的老师分享自己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有我们学校的卢艳萍老师,她是第一个上去发言的,讲的是听读模式。她的许多教学活动都非常得好,我觉得很适合我们的学生。她设计的许多活动都有趣而目的性明确。是我最喜欢的模式了。而且她通过Tick Tock 这个为例子,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听读模式的流程,用精简的语言说出了该模式的实施概念。

随后是其他模式的代表老师上台分享,有来自联和小学的黄静雯老师分享的“这也是我很欣赏的模式之一呢。读出英语语言的文字的美。体会书中的意境,之后上台的是黄陂小学的林裕珊老师。读者剧场阅读模式“提倡的是在剧中学、演中学”林老师也是非常热身于教育事业的人,这是一位致力于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好老师,之后还有来自科学城小学的周萍老师的,攀登与常规整合阅读模式。通过结合教材“在教材的基础上学习攀登”第五位是来自永岗小学的周瑞丹老师,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不错的,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写作业这又是让我感动的一个地方,孩子们都很认真,她们把我的作业写的一丝不苟,而且还有同学买了参考书,说老师可以和它们一起学习,我真的开心,这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是怎么也做不到的,同时我不希望大多的作业给孩子们造成巨大的负担,所以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争求孩子们的意见。

在短短的星期课程中,得到了许多孩子的爱,也得到了许多思想中的升华。农村中的孩子确定比城市中的孩子朴实,他们会力所能及地帮助自己身边的同学,老师。我还未收拾完,早已有学生将作业收好送到我宿舍门口,那是一中情感的体现与交流,对于每个瞬间的感动,我都真实的记录在心中,只盼望有一天。

支教体会心得体会 篇9

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内容简介:本报告以下乡实地工作为基础,通过走访村民、学校,与学生个别交谈等形式,收集了大量的信息,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力求翔实地反映贫困农村教育现状。本文第一部分通过介绍庄洞村的地理位臵、各小学的基本情况,来反映庄洞村的教育现状;第二部分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分析庄洞村的教育现状成因;第三部分是笔者对庄洞村教育现状的思考。

教育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教兴国”是自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后确定的治国方针之一,“知识改变命运”是中国人走过又一千年之后的经验之谈。从古到今,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亿人,相应农村教育更应加强,尤其是贫困山区地区的教育问题。十多年来,我一直在边远山区农村从事教育工作,近几年又调到庄洞村小学任教,基于自己职业和对教育事业的关心,我一边工作一边通过各种方式对宝坛乡庄洞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走访和调查。调查过程中,通过对当地村委的了解,与当地农民面对面交流,对农村居民的走访以及在课内外与同事、学生的交谈等多种形式获取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对该村的教育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引发了我对农村教育事业的一些思考。现将调查情况整理分析如下:

一、庄洞村的教育现状

(一)庄洞村概况

庄洞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宝坛乡最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20多公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属国家扶持的少数民族贫困县,经济发展滞后,财政困难)。庄洞村有人口约1200人,分布在9个村自然屯,村民委设在庄洞屯,那里山势较陡,村民居住分散,很多

住户之间相距很远,有些住户虽共属一个自然屯,但步行距离竟达1小时以上,大的集中居住点也不过20多户。该村是个以林为主的山区村,村前屋后均为林木,空气清新自然。

庄洞村以林为主的山区村,多数林是绿化林和水源林,经济林占有比例不很高,经济欠发达,经济发展不均衡,村民的经济来源以林木外买、外出务工收入为主,村民收入较低,其他产业收入几乎没有。

(二)村民对子女教育意识和学校基本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全村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引起这种状况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就此问题我调查了9个自然屯,走访村民200余人,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共150份。

尽管因地理位臵边远,交通不便,信息传递慢,村民的眼界比较闭塞,但家长对子女的学业还是比较重视,因此这里的孩子基本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能接受高等教育比例却不高。有接近十分之一的农户家境不是很好,孩子不能完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庄洞村现设有一所小学,建在庄洞屯的一个小山坡上,占地约700㎡,拥有一个约200㎡的小型操场。学校共有四个年级,每个年级各一个班,共80名学生,4名教师,此外在沙坪屯另设一个教学点,设学前班和一、二年级,共三个年级两个班,一名教师。学生念完小学三年级后,需要转学到其他大村完小或乡中心小学才能完成小学教育。

据家长们反映,学费是已全部免除,学校教学质量不是很高,但管理制度还算合理。近一半孩子认为上完小学六年后就理所当然可以升入初中,这部分孩子也就不是很重视学习。学校的日常教学支出全部来自财政预算拨给,经费还能维持正常的工作所需。便基本上没资金开展一些开阔学生视野的课外教学活动。校长是本村人,平时校长与笔者在交谈中,曾多次感慨地说:“我们这里是偏僻山区,家庭收入低,加上农村教育投资过少,导致教育硬件设备缺乏。外面的关心就是我们奉献的动力,我们只希望山里的孩子也能像城里娃一样受到同等的教育。” 多么质朴的想法啊!农村的家长让孩子接受教育的意识普遍不很高,缺乏危机感,把孩子送到学校后,认为孩子的学习应该全部由老师负责,便 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他希望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能进一步重视农村教育,给予这里的孩子更多的关注。

据调查了解,庄洞村的大多数孩子是在乡中学完成他们的初中学业,每届只有极少几个学生能到县城中学念完初中,乡中学距离庄洞村近40公里,在念初中三年中,这个村庄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中途掇学回家,没有完成9年义务教育。

庄洞小学的设施设备也十分的简陋和缺乏。只有一个篮球场大的小操场,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六间教室,一间是教师办公室,一间改造成教育宿舍,用于上课的有四间,由于很多学生的家距离学校远,远的达7、8公里,中午无法回家吃饭,为解决学生吃午饭问题,学校另建一间小平房作学生饭堂,面积约15㎡。

体育设施、实验室、投影仪、录音机、图书室等都没有,只有上级教育部门配臵的电视和电脑各一台,电视用途只是课间教师和学生娱乐,电脑不通网络,也只用于办公,且会使用的教师极少,应用到教学当中几率几乎为零。

在学校师资方面,校长曾对笔者谈及,由于这里环境艰苦,工作量大,与县城或县城附近一些学校相比,这里的劳动强度要高上一倍,甚至两倍,而教师福利待遇却比县城要差很多,外地教师到这里一两年,就设法调走,学校的师资力量经常配备不足,虽然,基本上每个年级都开设数学、语文、思想道德、自然、音乐、美术等课程,但因师资力量不足,每名老师都要同时教授3-4门课程,学校校长也要代课,每个教师一周平均要教授20节课,教学劳动量相当大,除数学和语文,其他课程都当着副科对待,因此,教师授课、教师考绩和对学生考察都无法做到严格要求。

据村民们反映,过去,这个学校,大部分教师都是青年或老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很少,年轻老师的责任心不够强,而且不能安心教书,男青年教师考虑到在农村不好找对象,女青年嫁出去也都离开了村庄。而老年教师由于家庭负担,身体状况等原因,又有点力不从心。大部分教师学历较低,小学教师中专学历的约占%,大专的约占45%,但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绝大多数是在职教育获得,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是 代理教师,由于这里的教师没有太多机会外出深造或进行教学交流,接触到外面的新知识和教学技能不多,知识储备少而且内容老化,教学质量难有大幅度的提高。由于年级多,教师少,而且教室又紧缺,所以学校还采用复合式教学方式,即两到三个年级的学生同时在同一间教室里接受教育。一位老师在一堂课内,要给这几个年级的学生讲课,平均每个年级就只能讲15-20分钟,其它年级的学生就上自习,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不能不受影响。根据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都可以升入初中,接受初中的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可以保证,但初中的升学率就相对较低,升入高中的约30%,读技校的占10%左右,其余的60%左右的学生大部分都辍学了,外出打工。

二、庄洞村基础教育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历史原因。

世世代代在这里生存,村民接触外来文化很少,思想水平落后保守。虽然在调查问卷中选择“认为男孩和女孩受教育方面平等”一项的占%,但认为女孩应该早点去找一份工作赚钱的思想在村民中还是占有一定比例。更加让人吃惊的是约有30%的家长认为“孩子读完初中后,再往上读的意义不大,一是花钱多,二是读完大学,又不能包安排工作,三是没有社会关系,找工作或找好的工作争不过有关系的人,不如早点打工赚钱和成家立业”

2、地理原因。

交通不便,信息流通受阻。庄洞村地处偏僻山区,道路极为坎坷,由于是山地,一到下雨时,道路泥泞无法行走,近年才有所改善。据当地村民讲,以前道路极为不畅,至今,有的地方仍然还没有通车,只能步行,秋天收的粮食和木材外卖只能靠人背肩挑或牲畜驮,有时遇恶劣天气,道路还无法通行,学生只能停课,即便是家里有病重的病人,也只是干着急没办法。

3、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发展落后。

庄洞村是以林作物收入为主,生产的粮食主要是自给,且粮食普遍不能自足,其他收入很大一部分须用于购买粮食,没有什么科技支持,家庭收入水平是很低的,因此,除去基本生活费,已没有多少余额投入到孩子读书上了,这就导致许多初中毕业甚至初中还未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寻求其它出路的情况时常发生。经济落后,发展迟缓,使得农民长年为生计忙忙碌碌,在贫穷与摆脱贫穷的边缘徘徊,因此无暇思考教育的重要性。若无外界的帮助,他们没有办法深刻体会到科技给生产力带来的巨大变化。就这样,无视知识价值的人们就落进贫穷、落后、愚昧、贫穷的恶性循环。

4、上级教育机关对农村教育发展问题重视不够,缺少发生改变的动力。

主要表现在:(1)对教师能力的培养,考核力度不够,使得教师队伍整体教学能力提高不够,知识的更新替换极其缓慢。(2)对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不够重视。农村学校严重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偏远地区的教学环境与城市相比可谓相差甚远。

据网上一份《关于农村学校教师调查问卷》,100%的农村教师,认为教学中最大的阻碍是教学设备落后,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少,学校管理没到位,师资力量不足。几乎所有的老师对现在的待遇不满意,对现在的工作感到很累。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中,%的是中专学历,而且大多没有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代理教师,代教的待遇低下,每月工资是150元,连自己的生活费都不够。如果还是家庭的重要劳力的话,就更无法支撑这个家庭。所以,一方面,没有当地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在加上政府由于教师的工 资、住房、福利等很大而无力接受其他地方的教师;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代教,由于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这就导致 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5、教育费用高,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调查中,有80%以上的农民认为难以负担起孩子上高中的费用。当问及孩子不能继续读书的原因时,有60%的人回答是费用过高,难以负 担,特别是高中毕业后,大学更是无力供读。根据调查,在当地,农户供养一个小学生,一年需600元,初中生需1500元,高中三年则至少要多元。这些费用是现金消费,相当部分还具有强制性、集中性和一次性特点。当家庭的收入勉强只能维持温饱时,这些农户的教育消费就十分有限。在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不大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而教育收费过高,一般农民难以承担,这无疑阻碍了农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

(二)主观原因

1.当地人们思想闭塞,家长大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根本谈不上传授他们的孩子一些课本的知识。家长们普遍还没有危机感,父母只是把供子女上学当作自己的一项义务,甚至有的家长只是为了让孩子在学校能掌握写名字、会算数,待长大可以外出打工即可,并不很关心他们是否学到知识,让他们混到16,17岁再回家里帮忙或打工。还有的家长以为教孩子与他们就没有太大关系,那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多么可悲!在这样的思想熏陶下,成绩一般的学生就自动放弃学业,早点去打工了,家长也就来了个顺水人情,对于孩子们的将来,一半家长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福气,孩子未来只有孩子创造,家长是帮不了的。

2.孩子们的业余生活不丰富,视野不够广阔,通常只是围绕在家长周围,灌输了太多家长们那种传统的思想,简直是“小大人”。缺乏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获取信息途径少,没有竞争环境和竞争氛围,缺乏城市里小孩的那种远大志向。

三、思考与总结

针对这些主要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这些方法来缓解这些问题: 1.加大对庄洞这样的山区农村扶持力度,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山区林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林产品加工和特色旅游,引进更多投资,发展当地的经济,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

2.提高村民对教育重要性认识。通过科学技术扶持,改善农户家庭生活条件,使村民体会到科学技术是节约生产成本,增加收入的关键,6 而教育是掌握科学技术的唯一途径,以此提高村民对教育重要性认识,增强他们送孩子读书学技术的积极性。

3.加大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山区农村教师待遇,增强对外来教师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提高农村初中教育建设,让“九年义务教育”口号真正变成现实。

4.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对农村地区实施教育的监管力度。

改变农村目前教育现状,不是单通过国家帮助就可以实现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人的力量可以做到的,它需要全社会支持和努力,需要更多的人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来,更多的人来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尤其是像庄洞村这样的西部贫困山区的教育。

农村的孩子也是祖国的未来,希望社会能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学习机会吧!

支教体会心得体会 篇10

20**年7月13日,东昌府区名师“送教下乡”活动语文组,在斗虎屯中心园开展。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受益如下:

听了两位老师分别执教的《剪枝的学问》,一幅动态的同课异构在眼前徐徐展开,滋润了我的干枯的心。两位老师的课新颖、构思巧妙,师生互动愉快,好久没有见到这样和谐的课堂了,使我受益多多。多媒体的使用熟练,每个教学细节都显示出了上课教室用心、收集素材的细腻、素材利用的巧构。使学生在不自不觉中学会了新知,通过提示语理解了人物心理的变化,把文本变为活生生的现实世界。

这两节课是常态课中的提炼、升华。

各位名师的点评,立足文本、贴近课堂、贴近现实生活,各有侧重点,精彩到位、中正、不偏不倚,让我为之唏嘘,打心底佩服他们的能力。

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应多多开展,以提升农村教师教学水平,互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促进县域学校之间的软件均衡、共享。

支教体会心得体会 篇11

我来神池的那天,阴雨绵绵,风夹着绵针似的雨,絮絮叨叨地抚摸我的脸颊。

“真冷。”——我瑟缩着脖子,抬头看了一眼灰蒙蒙的天空。

这是座藏在晋北黄土高原上,被小山挟裹着的的小城镇。它海拔1600m,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每年都被北方大风眷顾着。这里的风把人们的皮肤吹得黝黑,里头沁透着些许红润。我常常看着窗外的风车出神。究竟是什么样的风才能把100多米高,好几吨的大风车席吹得团团转呢?无解。远处的白色风车群凝视着我,默默笑话我这个外地人“没见过世面”。

“这位是神池一中的教务处主任侯老师,以后你们在学校遇到困难就找他吧。”带队老师领着我们见到了这位把额前头发梳得铮亮的青年。我本以为教务主任都是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但是这位主任真是出乎我意料。很年轻。

他为我介绍了我的指导老师。

我的指导老师是个老教师。她个子小小的,剪着利落的短发,有些发白的发梢正正好与圆圆的脸颊相接,形成一个好看的弧度。”叫我宫奶奶就好!”第一次见面时,她对我乐呵呵地笑着,眼睛微微眯住,显得烂漫又可爱,像只红扑扑的蜜桃。

然而我没有想到的是,这颗温柔的“蜜桃”在上课时会变得如此的“声如洪钟”,以至于我查课时只要站在楼道远处便能听到宫老师响亮的讲课声。更不用说我坐在教室里头听课时,即使是坐在角落,也不会在她的课上听差一分一毫。这里的老师大部分带着些口音,但是宫老师却有着一口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那个年代的教师能将普通话“修炼”得如此标准,在我看来,是实属难得的。

“宫老师是个特别负责的老师,以前的学生们都怕她,因为她会追着问没有交作业的学生要作业。”与她熟悉的老师们笑着评价她。

村里的的孩子玩性大,即使是从初升高的激烈竞争中夹缝生存下来的学生,仍旧有一部分不可避免地残留着懒惰的恶习。神池一中的孩子并不例外。宫老师带的296班是个人数较多又有些调皮的班级,这导致她在授课时,有时会有顾不来所有学生的纪律的情况。我常常在后面听课时观察到做小动作或者说话的学生,大部分时候我会小声提醒他们听课,站在讲台上的宫老师就会轻轻地对我点头微笑。

也许这就是农村学校的悲哀与无奈吧。在这里,优秀的教育资源是极其有限的,竞争也是巨大的。面对高考的独木桥,那些更自觉更想要读书的孩子会拼了命地努力地往前奔跑,而那些自身发展意识不够的孩子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便在不知不觉间渐渐地被淘汰了。

从前的我总是幼稚地认为,高考是一场严苛的历练。但是现在,随着我所见到的人和事越来越多,我才明白,高考不是严酷的,恰恰相反,这场考试是仁慈的。它不在乎智力,家境,相貌,它宛如被蒙住眼睛的忒弥斯女神,用赤手在茫茫人海中选择正确的人选。它给了偏远地区的孩子远出家门,走向广阔世界的机会——只要他们足够努力。

291班,这是高一年级主任冯新春老师的班级。我常常来听这个班的课,在冯老师外出学习期间我曾负责过他们的自习,而且平时自己学习时也会过来参与自习。包括现在,我也正坐在这个班的教室里面写这篇文章。

教室里很安静,安静到只有中性笔在纸张上摩擦发出的细小沙沙声。开着暖气的教室不需要穿厚重的大袄,孩子们像一群脱掉壳子的小蜗牛,一身轻松地趴在黄澄澄的擦漆课桌上,头微微向下垂着。只有遇到难题时,他们才会伸出手来,搔一搔后脑勺。我偏头看了一眼窗外黑得彻底的天空,镜面反射着教室里的这些小花朵们,他们手里的塑料笔盖反照头上的灯,像星星般在教室里闪着微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