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演讲稿

演讲稿 > 范文 > 导航 > 信仰的力量观后感七篇

信仰的力量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3-08

信仰的力量观后感七篇。

信仰的力量观后感【篇1】

信仰的力量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

在一片碧绿的草原上,牛羊正咀嚼着青草,一条连接着金丝布里奇与贝里克的一条公路像一根白色的线,穿过这匹绿布。一位60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杖走在这条路上。他就是哈罗德·弗莱。

此刻,他正在向远处的地平线走去

虽然这是我前段时间读的——《一个人的朝圣》。尽管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但我却仍记忆犹新。

这本书讲述了哈罗德步行627英里去看望他患癌症的老朋友奎妮的故事。20年前,哈罗德的儿子大维自杀了。哈罗德喝了一大口酒后,到工厂砸碎了老板最喜欢的玻璃娃娃。在得知情况后,珍妮悄悄地离开工厂去了哈罗德。

在收到来自身患绝症的奎妮的信之后,哈罗德同一个加油站女孩谈论了关于信仰的问题,萌生了徒步走去看奎妮的想法。于是,一个千里之行的故事开始了。

合上书,一个大大的问号爬进我的脑海。哈罗德不是想去看奎妮吗?按照常理,癌症患者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他们应该尽快去看他们!

而哈罗德却花了87天从627英里外徒步走来,最后仅仅只是匆匆见了奎妮一面,奎妮就离世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风,用它轻捷柔软的手指,拨开了书页,一串加油站女孩说的话映入我的眼帘——“我并不是说,要信教什么的。我的意思是,接受您不知道的东西,为之奋斗,相信您可以改变某些东西。”看到这里,我心里那个大大的问号正在舒展,变成一个大大的叹号。

是的,努力奋斗,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这是每个人都应该牢记的信念!哈罗德相信只要她自己离开,奎妮就会等他,延长她的生命,改变她的命运,让奎妮多活几个星期。

每个星期,哈罗德都会打**给疗养院发一条信息:请让昆妮等我,哈罗德,我马上就来!每天,奎妮总是躺在床上,望着南方的天空,始终相信:

哈罗德会来看我的。我会等他。正是这种信念的力量使奎妮坚持下去,生活得更好。这也让哈罗德坚持要来让他们见面。

尽管只见了奎妮最后一面,但是他,哈罗德的好好活下去,珍惜与自己的妻子莫琳所剩无几的时光的信仰从此却在他的心底扎根,逐渐成熟,充实了他的生活,挥之不去。这次徒步的朝圣之旅对于哈罗德来说,改变了他与他的妻子的生活,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虽然它是发生在垂暮之年。哈罗德通过这次旅行,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生命是如此的短暂,生命是多么的宝贵,妻子默默地在背后照料他的生活起居,自己应该停下来,好好陪伴她安度晚年。

如果当初,哈罗德没有走路看奎妮,而是坐车,那么奎妮不会多活几个星期,更不会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如此缤纷多彩的故事。只是,生活没有如果。但是如果拥有信仰,就可以把一切如果变成现实,不再是人们幻想的东西,正如陈奕迅的那首歌《相信自己无极限》——“我相信我做好自己,我相信我就是奇迹,我相信我心底,会有更大的天地,要相信自己无限极。

”就让信仰在我们的心底播种,扎根,成长,最后收获幸福的果实吧!薛浩楠

信仰的力量观后感【篇2】

信仰,不变的追求

纪录片《信仰》观后

院党支部组织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影片讲述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共产党人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了追求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崇高信仰,抛头颅、洒热血,迎来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是怀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成立的,揭开了中国历史革命的新篇章。革命先驱彭湃为了信仰,毅然背叛小康家庭,走上了艰苦卓绝的革命道路。为了信仰,彭湃在革命最困难的时期坚持了下来,最后慷慨地与敌人会合,平静地死去。

正是有了这么多革命先驱对信仰的不懈追求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才有了不是共产党员的刘胡兰英勇牺牲,才有了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牺牲的张思德。同样,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了追求崇高的信仰,许多感人的故事层出不穷。

只有共产党,才有新中国。这是一个不变的真理。中国正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一个旧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逐步走向一个独立、繁荣、强大的新中国。

30多年前,革命伟人用他不变的共产主义信念,使中国走上了有特色社会主义改革道路。从此,他使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坚信,只要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我们就一定会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早了解上饶集中营,还要从小说《红岩》说起。红色皮书,正好看到封面上的文字:血红了我们的旗帜,年轻的心在沸腾,想回到理想信念占据一切的时代!

这部作品描写了许多革命战士临危不惧,死而后已,不屈不挠。今年5月,为了迎接建党90周年,我有幸参观了江西上饶集中营。斑驳破旧的展品诉说着尘封的历史事件,小说中的英雄形象瞬间立体生动。

对皖南事变后上千名新四军战士和进步人士在这座人间地狱所遭受的迫-害与折磨,感同身受,刻骨铭心。

在群山环抱的信江河畔,矗立着厚实庄严、布局对称的上饶集中营纪念馆。绵绵夏雨中,她仿佛在唤起人们心头沉重的记忆,将那一段血雨腥风的岁月凝固进钢筋混凝土中,成为永恒;将破碎的历史碎片拼接为一个整体,还原出她的本来面目。一九四一年一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将士

六、七百人被俘,和东南各省**的爱国人士

2、 300人被国民党反动派关在上饶集中营,遭受残酷**。其中包括叶挺将军和著名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冯雪峰。这些爱国志士在狱中秘密党组织的领导下,同**的国民党特务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并成功地举行了著名的茅家岭暴-动和赤石暴-动,谱写了一曲曲气贯长虹的无产阶级正气歌。

纪念馆里黄色零碎的历史档案和实物图片,诉说着这里的血泪。博物馆总结了上饶集中营的十大折磨:金、木、水、火、土、风、站、燕、薪、毒。

出了馆的东边有个叫毛家岭的小山包,是由一座葛仙庙改造成的监狱旧址,基本上是实物原貌。最触目惊心也是一排并列的刑具站笼,有单人的,双人的,在木制的站笼四周增加了尖锐的铁丝网,稍有动作就会被尖锐的铁丝刺得血肉模糊,目的是为了增加犯人在死亡前的痛苦。我想触摸生锈的铁刺,但我不敢也受不了。在冰冷的铁刺后面,我不知道有多少死罪被掩盖了。我无法想象无数的铁刺刺进皮肤和肉体的极度痛苦。

然而,令我吃惊的是,在如此艰难的生存环境、忍受着因酷刑带来的剧痛,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的情况下,狱友们仍然互相鼓励:女狱友用粗糙的布给男狱友缝的袜子、有在狱中忍受痛苦而写下的豪言壮语、也有趁着狱长周日休息而轻轻唱起的歌。皓月照九州,光芒透栅栏,有朝风云起,杀敌保河山。

烽火遍九州,青年遭摧残,有朝除无道,重建好河山。令我无法理解的是,在最基本的生命都随时可能被剥夺的时候,是什么支撑他们或者她们或者仅十几岁的孩子们写下或温柔或刚强的诗句,是什么支撑他们在狱中写歌、唱歌?只能有一种解释理想与信仰的力量!

雨在下,我的思绪变得湿漉漉、沉甸甸的。那个比同龄人矮一截,用半条腿走向高考考场的男孩;那个手拄双拐,跌倒了也不要人搀扶自己站起的男人;那个面对他人质疑仍阳光地笑对生活的残疾人工作者&&他们,没有向命运妥协,没有向不公弯腰,而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继续前行!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

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一个黎明的描写。革命先烈,他们不仅是我们的祖先,也是我们的历史。

【扩展阅读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觉,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到的真实或细腻的思想,可以是作品内容所激发的思维和联想,可以是观看所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观看对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的攻击。印象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上属于讨论范畴,但写作方法于议般的不同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觉,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到的真实或细腻的思想,可以是作品内容所激发的思维和联想,可以是观看所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观看对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的攻击。印象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上属于讨论范畴,但写作方法于议般的不同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信仰的力量观后感【篇3】

人类从在地上拾起第一根木棒、在山中点燃第一堆篝火开始,就开始了寻找力量的过程。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20世纪90年代他写了一本叫《力量转移》的书,认为从远古至今力量表现为三种基本形式:暴力、财富和知识,其中知识最为重要,由于暴力和财富在惊人的程度上依靠知识,今天正在出现空前深刻的力量转移,从而使力量的性质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托夫勒忘记了还有一种力量,一种甚至贯穿所有现代力量的力量:信仰。

这次团支部要求观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的力量》,并撰写心得体会。在未观看之前,我们以为它只是会大喊口号、套话,难以引起我们的共鸣。可是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深深的被其吸引,它一步步的带我们走入了内心世界,特别是在战争时期的共产党人的内心世界。

《信仰的力量》这部纪录片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它向我们展示了共产党人是如何选择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的。

回顾中共党史,不由人不感叹:一个1921年成立、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28年后竟然能够夺取全国政权;一支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建军、最后只剩不到800人的队伍,22年后竟然能够横扫千军如卷席,百万雄师过大江,表现得如此虎虎有生机、具有如此咄咄逼人的力量!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拥有如此摧枯拉朽的巨大力量,除了主义正确、人民拥护外,很大面积讶还因为有一大批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为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的共产党人。他们真是艰苦、真是牺牲,由这些人组成的党和军队也真是有力量。他们之中很多人没有活到胜利那一天,没有赶上评功评奖、授勋授衔,没有来得及给自己树碑立传,也没有机会返回家乡光宗耀祖,而是穿着褴褛的军装,带头满身硝烟,消失在历史帷幕后面。他们是西装的英雄,是一批为理想与信仰献身的真人。

什么叫真人?简单说就是:讲真话、办真事、信真理。如果说真理是一支燃烧的火炬,那么率先举起这支火炬的,是真人的手臂。即使手臂被灼伤,也从不放弃。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如果没有从孙中山到毛泽东再到邓小平这样一批又一批的民族英雄,怀惴信仰前仆后继、追寻真理救国救民,很可能我们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和徘徊。正是他们点燃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之火,才使人产至今未曾堕落,未曾被黑暗吞没

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中国共产党人正在完成前无古人的伟业。我们需要登上由各项经济发展指标组成的物质财富高地,也同样需要登上由理想与信仰组成的精神财富高地,同样需要像当年那样为了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义无反顾为民奋斗、舍生忘死追求真理的共产党人。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最关键的力量,来自内心的信仰。

信仰的力量观后感【篇4】

8月1日,电影《信仰者》上饶首映活动举行,历时两年多辛勤创作的影片如期与观众见面。作为此次首映活动工作组成员的我,有幸与大家一起观看了影片,内心很是激动,久久不能平复。影片放映了一个小时45分钟,视觉冲击力强,配乐恰到好处,演员全身心投入,原本知悉的故事情节不断地通过声像画面传输到眼、耳、脑中,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整个观影过程中,或内心激荡,或情绪低落,此起彼伏。心中则想,这种力量是什么?那就是信仰的力量。

观看《信仰者》,我的最大感悟和收获是:信仰坚定的人承受住了考验,才能谱写出生命的赞歌。1935年,为了配合红军长征,方志敏奉命率领红十军团北上抗日,途中遭到国民党追剿,不幸被俘,入狱后坚定理想信仰,不畏强权,每天坚持写作,壮烈牺牲前为后世留下了不朽著作。影片选取了方志敏烈士的人生最后一个阶段作为素材,在艺术手法的二次加工后更加具有戏剧性张力,展现出一群热血男儿在革命斗争中“为信仰生,为信仰而战,为信仰牺牲”的英雄史诗。尤其是人物刻画上,方志敏冲破封锁线后,为了挽救大部队而毅然返回;胡天桃被捕后和死后,一个搪瓷碗和他相伴在一起;吴天来怀玉山被围剿时受伤后不肯拖累部队而自杀的决绝,等等。这曲热血男儿的英雄赞歌是那么的悲壮,更多的是烘托出这群人的某种信仰!

观看《信仰者》,我更加感受到信仰的重要。从电影拍摄、制作、宣发到首映,都有这么一群人默默奉献着。2016年,电影拍摄的初衷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经过当年4月份洽谈、签约,之后在北京、弋阳等地开机拍摄,于当年6月中旬杀青,随后进行后期制作样片、审批发行。此刻,影片拍摄的很多情节依然清晰,影片中乔英跳崖前所唱的山歌源自于上饶民歌传承人姚金娜,当时老人接到八一厂拍摄她时高兴了许多天,今天老人却不在了,首映则是对她最好的纪念;还有很多人不惜奔坡劳碌回到家乡参加群演,为了只是心中的一份乡愁;观影中主人公多次使用了汉语、英语、俄语三种语言表达思想,表现出他们无比坚定的信仰;影片后期更是充满欢喜和忧愁,片名几次易改,审批曲折迷离,最终还是率先首映,真可谓是“好事多磨”。

《信仰者》告诉我们:信仰的力量是伟大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影片叙述了方志敏在狱中感化了国民党元老胡逸民、关押他的狱卒,也为《可爱的中国》等手稿传送提供了铺垫,最后电影镜头穿越时空来到了现代,实现了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所描绘的美丽中国的景象,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方志敏对党忠诚、坚定信仰的伟大,展示了革命年代一群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作为新时代的宣传干部,要凝聚信仰的力量,按照当年方志敏描绘的“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场景,为之努力奋斗!

信仰的力量观后感【篇5】

电视片《信仰》用不争的事实,用一幕幕珍贵的画面再现着历史,呈现着现实,启迪着未来。让久已不闻枪炮声,血腥味的我们,又回到那个为信仰敢舍身的年代。

烈士的鲜血让世人警醒。那还未曾远去的身影,可否让今天的我们汗颜?

也曾为一己私利放弃原则,也曾在你好我好大家好中浑浑噩噩。或者丧失了斗志,辗转在夜莺与玫瑰之间,把人民的请陈扔在了一边。或者放松了自检,骄纵了体格,无视方圆规则,愚蠢地自恋。

信仰被踩在脚下。我们可曾为自己是个共产党人而羞赧。可曾为那刘胡兰一句“怕死不是共产党”而震撼;为人民做些事就邀功请赏,而忘记了张思德屡立战功,却仍乐意从一个小兵做起,最终为救同志牺牲在窑洞里,无怨无悔。

当信仰被高高举起,人的头颅昂扬向上,我们的躯体挺拔健壮,我们敢于为了人民去付出鲜血与生命,人民把我们高高举起。当信仰蒙上灰烬,人便如行尸走肉,无视人民的苦痛,把百姓的生死放在一边,人民便狠狠地把他抛弃。

谁乐意当没有信仰之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获得人民的信任,正是因为她信仰“为人民服务”的真理,且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捍卫真理。被小米加步枪打败的张学良总结得好:前仆后继。没有对信仰绝对的忠诚,何谈前仆后继?《信仰》中讲得真切,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世界各国的政党发展史上,中国人对信仰付出的代价之惨烈绝无仅有。中国人在追随信仰的道路上,创造的奇迹绝无仅有。

“绝无仅有”四个字如今看来简简单单,然而回望历史却不忍细述。选择信仰很难,坚守信仰更难!

今天让我们重拾信仰的话题,并不是我们缺乏信仰,只是我们的信仰放在蜜罐中,已有变成纸面的文字,思想上的空中楼阁之危。这且不是危言耸听,烈士的血迹未干,我们切不能忘记了肩头责任。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可依靠的强大后盾。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终身的信仰。共产党人的胜利是信仰的胜利。如果我们丢弃了信仰,那么未来将暗淡一片。如鱼儿离了水,是蛟龙也困在异域。请让我们记住,我们要坚守,要获取的是什么,是人民的安危,是百姓的福祉。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是强大的,她可以把不同的生命力量凝聚在一起,让共产主义的光辉洒播在每一个人身上,唤起我们奋进的斗志。

其实选择信仰不难,但为信仰坚守太难。战争年代的鲜血与生命是惨烈,但和平年代的坚守更加错综复杂,与战争年代非黑即白相比,我们面临的诱惑与选择更多,考验更苛刻。我想这也是《信仰》播出的一个原因吧。时刻督促自己,保持警惕,坚定信念,在当今更加需要。

马·普顿尔说过:人活着就要用生命去解释自己的信仰。共产党人一旦认定了自己的信仰,就要坚定地去践行。我想,只要我们付出了,人民和历史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吧。

感谢《信仰》的播出,愿她如一剂良药,把当今中国的微恙早日治愈。

信仰的力量观后感【篇6】

《信仰的力量》第一集中惊雷的观后感可以参考下述示例:

该剧通过讲述主人公李雷在信仰的力量下不断成长和救赎的故事,展示了信仰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李雷从一个充满迷茫和失落的年轻人,逐渐认识到信仰的力量,并在信仰的指引下,克服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成为了一个坚强、自信和有意义的人。

该剧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人物形象,深刻地表达了信仰的力量。信仰不仅是一个人生命的支撑,也是一个人成长和救赎的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信仰来指引我们前进,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和挫折,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有意义。

该剧还强调了信仰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信仰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心态和价值观的表达。李雷在信仰的指引下,不仅学习了宗教信仰的知识,还学会了尊重和包容不同信仰的人和文化。这种多元化的信仰,让我们更加开放和包容,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他人。

《信仰的力量》第一集惊雷观后感,是一部充满启示和感动的电视剧。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认识到信仰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并学习李雷在信仰的力量下成长和救赎的经历,成为一个坚强、自信和有意义的人。

信仰的力量观后感【篇7】

《国门英雄》观后感

近期收看了央视开年大剧《国门英雄》,剧情跌宕起伏、悬念重生,颇具时代精神。剧中主人公刚正不阿、捍卫正义,正义精神与英雄主义、为国牺牲与与人之常情、斗智与与斗勇,。

李幼斌饰演的关汉生海关关长是新时期共产党的典型形象。剧中他历尽重重磨难侦破了惊天大案展开。为了破案,他几乎是经历了一切苦痛:

好友与儿子的误解,上司与下属的质疑,自己也险些锒铛入狱。期间他更经历了妻子因无钱医治和老母因过分忧心而先后不幸去世之痛,更有眼见自己的儿子“认贼作父”的打击。最终在胜利来临的那一刻,他以自己的生命为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画上了一个句号,令人唏嘘不已。

作为一个极具悲情色彩的人物,剧中的关汉生这一形象集结了太多的正义和坚守的力量,重点表达出的的是一个忠诚于国家海关事业的官员在面临亲情、友情的纠葛以及误解和威逼利诱等等多种不利因素下的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关汉生在种种困境中绝不屈服?也许,剧中关汉生和儿子的一番谈话可以说明问题。在得知自己的父亲“利用”自己抓获了自己参与走私的好友之后,儿子关双对于父亲很是不满,父子关系出现裂痕。

关汉生问儿子到底需要什么?儿子的回答是家庭和工作。这时,关汉生提醒儿子,他忘记了最重要的一件事:信仰。

那么信仰到底是什么?用关汉生的话来说,就是“我是一个公务员,我把公务员的工作做好,我能够为国家服务,这就是我的信仰。”而这个简单的信仰,就是建立在一个“国家是你我的,国家是大众的”的信念之上。

而关汉生在片中所经历种种磨难,甚至在自己的仕途、家庭以及身心都受到威胁和损害的情况下,都没有产生任何动摇,说到底,还是一个“信仰”的力量的支撑。

简单的“信仰”两个字,却成为片中主人公的精神支柱,也是整部电视剧中最具有感染力的力量。作为一部时代气息浓厚的电视剧,剧中关于“信仰”的探讨与渲染恰恰也在映衬着这个社会的缺失之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洪流中,许多人在金钱中迷失了自己,“信仰缺失”慢慢就成为了一种通病。

官员没有了信仰,腐败丛生;商人没有了信仰,利欲熏心;而普通人没有了信仰,就会有更多的麻木不仁和道德败坏的事情出现。正因为如此,这样一部以信仰为基础的电视剧对我们的实际工作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