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演讲稿

演讲稿 > 范文 > 导航 > 最新井冈山观后感(范例四篇)

井冈山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1-09

最新井冈山观后感(范例四篇)。

井冈山观后感(篇1)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红军初步建立的困难。包括经济问题、人力资源问题、军事素养问题、反水问题、内部矛盾和分歧等。事实上,这些问题不仅对于当时发展迅速的红军,对于任何一个发展迅速的组织都是不可避免的。

归根结底,这些问题是如何应对组织的快速发展和相应资源的缓慢开发。

当时,由于红军力量的扩大,原本困难的经济问题更加有限。毛泽东在文中说道:“红军至今没有什么正规的薪饷制,只发粮食,油盐柴菜钱和少数的零用钱。

”“湖南省委要我们注意士兵的物质生活,至少要比普通工农的生活好些。现在则相反,除粮食外,每天每人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还是难乎为继。仅仅发油盐柴菜钱,每月也需现洋万元以上,全靠打土豪供给。[策划书范文网 928d.CoM]

”“永新、宁冈两县没有盐吃,布匹、药材完全断绝,其他更不必说。现在盐已有卖,但极贵。布匹、药材仍然没有。

”我们不难看出,在当时,包括之前孙中山的革命他们并没有把握到经济权。这样使得他们在战争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毕竟,战争的过程虽然是为了生产力的进步而进行的,但它本身并不创造生产力,而是一个大量消费的过程。一场没有经济支持的战争,无论能否取得最后胜利,其过程一定是非常困难的。

而与对手相比较,当时的国民**以及土豪已经拥有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在进行战争的过程当中他们的供应是能够有相应的保障。所以毛泽东在当时以及后面的战争所采取的主要对策就是“将敌人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这其中不仅包括了经济还包括了人力。

在本文中,我们发现有大量的士兵从对方的俘虏。另外的一些新的兵源也有来自自募,但是由于队伍的发展太快,使得兵源还是一个很重要并且紧迫的问题:“因为下级干部死伤太多,敌军俘虏兵往往过来不久,就要当连排长;今年二三月的俘虏兵,现在有当了营长的。

”“普通的兵要训练半年一年才能打仗,我们的兵,昨天入伍今天就要打仗,简直无所谓训练。军事技术太差,作战只靠勇敢。长时间的休息训练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尽量避免一些战斗,争取时间训练,看看能不能。

为着训练下级军官,现在办了一百五十人的教导队,准备经常办下去。”在这里暴露出来的问题很明显就是由于队伍的快速发展,使得队伍的人力出现了大量的断档。当时红军的发展速度已经造成了中国共产党和土豪劣绅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不断扩大队伍,使队伍有足够的人力在下次斗争中与之抗争。

而在经济和人力供给不上的情况之下,便会对队伍的信心产生巨大的动摇,从而导致队伍的凝聚力不足,进而便出现了军队的反水(袁崇的一个步兵连和一个炮兵连),中间阶级的反水,还有投机分子的反水甚至土籍农民大部分反水等等。而这样的反水事件的发生,将使得决策者中间会出现大量的对于相同事物的不同看法和见解。而这些问题都会因为失败而产生内部矛盾和分歧。

一旦分歧扩大,就会出现新的失败,形成恶性循环。

在队伍扩张的时候,是否要加快速度呢?当某些扩展的速度超过相应的资源供应速度时,应该怎么做?

其实,这是一个矛盾。一方面,在经济和教导都跟不上的情况下是不宜快速扩张的,因为这样的扩张很可能使的队伍太大又没有相应的保障陷入被动甚至瓦解:“革命高涨时(六月),许多投机分子乘公开征收党员的机会混入党内,边界党员数量一时增到一万以上。

支部和利益集团的领导大多是新党员,不能进行良好的党内教育。白色恐怖一到,投机者就逆水行舟,领导反动派逮捕同志,白区的党组织大多垮台。”另一方面,队伍的不断扩张,使得自己明显暴露在强劲对手的眼中,如果无法快速发展,那么对手就会在自身发展羽翼还未丰满之时就进行打压,这样就更难发展。

“湘赣两省派来的‘进剿’的反动军队,至少有**个团,多的时候到过十八个团。”“七月赣敌进攻,八月湘赣两敌会攻井冈山,边界各县的县城及平原地区尽为敌据。为虎作伥的保安队、挨户团横行无忌,白色恐怖不满城乡。

党的组织和政权的的组织大部塌台。”

我们可以说毛泽东在这方面是幸运的。虽然受到了很多打压,但是最终他还是克服了这样的打压使得自己的队伍能够不断地有效地得到壮大(虽然说不上强大)。至少在解决内部矛盾上,矛盾和分歧没有扩大,对组织领导工作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夺取了当时人数最多的阶级(贫农、中农和工人)。这些人没有生产资料。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他们必须选择无产阶级控制的方式,以实现利益得最大化。而相比较,孙中山当时选择了资产阶级。

作为受益者,资产阶级选择孙中山不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好处。故而,毛泽东在比孙中山还要困难的时候依旧能使得自己的队伍不断扩大,并且奠定了后来胜利的基础。

井冈山观后感(篇2)

建设和巩固革命根据地,不但要有强大的人民军队做后盾,地方的经济建设、地方政权和党的地方组织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当时,对于地方政权的建设,毛泽东同志借鉴了苏维埃的经验,强调要有名副其实的工农兵代表会,因为它具有民主主义集中的作用,因此,建立民主主义集中制度,才能在革命斗争中显示出它的威力。此外,我们的军队之所以能有着顽强的战斗力,党的领导也是不可缺少的。为了更好地打击来犯之敌,毛泽东同志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红军以集中为原则,赤卫队以分散为原则“的作战方针,实践证明,这个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在本文中,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了一个关于中产阶级的问题,指出了过去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左”的倾向,具体表现为看不到中产阶级的作用,对他们打击过重,使他们在革命处于低潮和白色恐怖下反水叛变,跑到敌人那边去,从而也使贫农阶级被孤立起来,对发挥革命力量是极为不利的。基于此,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掌握住对待中产阶级的尺度,使“贫农阶级有恃而增加勇气,中产阶级亦有恐而不敢乱为”。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关于革命的性质,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的现实还处在资产阶级民权革命阶段。中国彻底民权革命的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实现民族彻底解放;消灭城市买办阶级的势力,完成土地革命,消灭农村封建关系,推翻军阀。

只有在这样的民权革命之后,我们才能为社会主义的转型创造义革真正的基础。可以说,毛泽东同志的主张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毛泽东同志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实行了工农分开,走了城乡包围的道路,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完全胜利。因此,我认为,学习马列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结合中国国情,走中国特色强国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政治经济建设少走弯路,尽快实现更大的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

井冈山观后感(篇3)

1众所周知,井冈山是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在观看了《井冈山》这一红色励志电影后,我更感到井冈山这个地理位置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毛主席在秋收起义后带队进入井冈山,建立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故事。

在井冈山,中国共产党走的时间不长,但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成功的道路;特别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在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领导人的领导下,我们多次成功地反围剿,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开辟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实践。

正是因为毛主席在井冈山问题上的大胆创新,中国革命才迎来了新的面貌。在井冈山,人们发扬传统,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勇于开拓新路。在党的老一辈领导人的坚强领导下,同志们树立了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这是我从电影中学到的最大的知识,是我更加坚定了听党的话、跟党走的决心。

井冈山精神实质的第二点实事事求是的精神路线,这也是当前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实事求是是对工作的认真,毛主席就十分深刻的理解并落实了这四字的真实内涵。实事求是这和我们现在所讲的“三严三实”中的“三实”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还是说毛主席在当时情况与我们现在十分类似呢?不管怎样,实事求是实事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做的。井冈山精神时毛主席创立的,第三点是明确提出党管军队的基本原则。

这就是说,现在我们听党的指挥最多,这是我们军队永恒的灵魂,也是我们不变的信念。井冈山精神的第四点是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在红军出现之前,只要是军队就会和普通百姓有化不开的仇恨,而在红军来到井冈山的第一件事便是与当地老百姓搞好关系,开展群众工作。

老百姓第一次发现红军不同与其他军队,从此发展成为干部群众的血肉关系。从影片中这一点更是得到多镜头的描写。第五点是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当时,军队里没人付钱,没人送饭,枪也从别人手里抢走了。

当时的军队一穷二白,如果当时没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不可能有现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不可能会有现今的新中国。创业精神是我们党和军队立根发芽的一个重要基础。到目前为止,我军缺乏这种精神,没有充分发扬创业精神。

《井冈山》这部红***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当时共产党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发展到今,经历了多少次的艰难险阻,而其中所体现的精神是我们最不应该忘记的、也是当代军队缺乏的。我们的军队现在慢慢忘记了一些事情。如果我们忘记了那天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

这只人民军队就会失去应有的战斗力。军队的战斗力不仅是平时的军事训练,也是我军必须牢记和继承的精神。《井冈山》这部影片应该多看,看后多思考多反思,当下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否对得起当年那些为中国革命而流血牺牲的人,我们平时的懈怠消极是不是就是对革命先烈的不尊敬?

看完《井冈山》后,我有了很多的思考和感触,特别是其中所体现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更应该是我们去铭记和传承的。

2这部反应我党早期革命题材电视剧《井岗山》,拍出来也有好几年了吧,但我是第一次看,毕竟,在这个时期能认真地去看一部革命片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我很荣幸看这部电视剧。我看到了我们党和军队早期的创业史,看到了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历史。影片讲述了在国民党民族危机和内忧外患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早期共产党员建立的第一个基地井岗山基地的故事。

它以长长的镜头、曲折的情节、感人的奋斗,向世人展示了红色岁月里伟人的风采。无数英雄儿女义无返顾地投身到民族解放事业中来,并为此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看来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活在现代的人们离半个多世纪前这个国家最艰难的日子越来越远了。许多人似乎已经忘记了。但正是这样一批人才拯救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经过无数次的浴血奋战,无数战士生死攸关,最终战胜了国民党,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军队,最终实现并创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新中国的诞生可以说洗去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受的侵略和屈辱的历史。通过这部戏,我更多地了解了我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这个历程是多么牵动人心啊!

多大的暴风雨啊。从踏上井岗山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军和人民的渔水情怀,我军是一支从人民摇篮中成长起来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也标志着,历经岁月更迭的华夏大地上将燃起一只红色火炬。这只火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从井岗山可以看出,我们党的创始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对革命有着远见卓识和深刻理解。并用其毕生来实现这个理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争、持久战等中国特色作战理论。

能够客观分析形势,善于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使之在弱小中逐步发展,进而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立于不败之地,是我们党非常难得的品质。红军想念毛泽东。我能感受到红军战士的无敌精神,坚韧不拔、浴血奋战的精神,不怕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以及高度的核心凝聚力。因为所有人为着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去奋斗。

正如歌曲当中所唱的那样:抬头望见北头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迷路时想你有方向,黑夜里想你有方向,困难时想你有力量,胜利时想你心里明……观罢此剧,

,我的另一个收获就是深切地领悟到:就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精神,就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精神。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

向何处去?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力挽狂澜,总结教训,在著名的“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英明论断。怎样创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怎样才能夺取政权?怎么样去改造旧军队?还是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依靠人民、历经艰难、愈挫愈奋、自强不息的斗争中开辟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井冈山》正是紧紧围绕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精心结构情节,着力塑造人物,较好地实现了有艺术的思想与有思想的艺术的和谐统一。

《井冈山》一剧以饱满的激情、细腻的描写,揭示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可亲可敬的外在形象和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既有坚定执著的革命理想、英勇无畏的革命气节、舍家纾难的革命胸怀、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也有侠胆柔肠的骨肉亲情、吟诗挥毫的儒雅情怀、相忍为党的困惑忧虑、与民相通的喜怒哀乐。它告诉人们,他们曾经是平凡的人,一个接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因为他们选择了人生的伟大目标

奋斗方向,

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造就了区别国民党和旧军队的党和人民军队,而成为元勋,成为共产党人的骄傲。党的早期领导人以无私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巨大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号召着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和中国革命的先锋队。从红军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打败眼前的敌人,他们靠的不是运气,不是精兵强将。

靠的是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精神,靠的是为人民大众谋利、反抗一切不合理,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的支持,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红军的发展也同时向世人昭示了一个道理:

不自由,毋宁死!它不仅是西方人所有的信条,它同样也是全天下所有人所共有的特性——为民族自由而不懈奋斗

3《井冈山》电视剧观后感革命题材电视剧《井冈山》,讲述了毛泽东同志为首的早期革命共产党员在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国民党统治时期创造的第一个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故事,剧中的毛泽东充分发挥了领导人的才能,他以自身经验为中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持久战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作战理论,所有战士在他的带领下让井冈山精神永存。看完《井冈山》我感触颇多,也让我受益匪浅。剧中毛泽东带领大家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

但是大家对党的未来还是充满希望,源于共产党从根本上诠释了革命的意义,描绘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宏伟蓝图。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想要革命成功,必然困难丛丛。当时军纪涣散,旧军阀习气严重及资源缺乏。

作为领导人的毛泽东同志善于从实战中总结经验,从错误中分析问题,进而先提出“支部建在连上”、“三大民主”、成立士兵委员会等重要建军原则,为红军的人民性奠立了坚实的基础。后面又创造性的提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和“三大任务”的建军原则更为我军在开展对敌作战中,取得根据地人民的同情与支持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井冈山》这部电视剧中,我注意到,每每在革命遭受挫折的时候,都会听到毛泽东这样教育他的战友和同志们:

"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金子;失利是暂时的,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必需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精神永远不会丢。

井冈山观后感(篇4)

《井冈山》

三、四集观后感

会计1105 江培培***

也许是因为毛泽东生前相隔遥远,虽然毛泽东被认为是革命家、军事家、理论家、战略家、诗人、伟人等等,但我对毛主席的每以革身份的认识都不十很清楚。看了《井冈山》这部电视剧以后,他的智慧、谋略、胸怀、气度让我不得不发自内心的佩服。没有半分的奉承,而是由衷的崇拜这位伟人。

1927年对年轻的共产党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年。蒋介石和汪精卫联手发动了两次反革命政变。他们是疯狂的共产主义者,一场伟大的革命失败了。为此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著名的“八七会议”,会议主要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并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动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并带着**和省委的指示,主动担负起到长沙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的重要任务。《井冈山》便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开始的。

《井冈山》第三集主要讲了芦溪会战。当时革命形势低谷,敌人强弱,群众缺乏战斗经验。叛军的一些指挥官指挥错误,新组建的第四团在战斗中叛变。因此,义军在攻打长沙时遭受了严重挫折,损失了大量兵力。此时,不宜攻打长沙。毛泽东等人认为,我们应该放弃长沙,到井冈山去治病,积蓄锐气

但是余洒度和苏先俊两个人仍然死死咬着“**省委的指示和命令”不放,硬是要攻打长沙,嘲笑毛泽东是做“山大王”,因此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剧中一个人物不得不提,就是之前和毛泽东从未有过任何交情的卢德铭同志,他主动站出来支持毛泽东的观点结束了这场争论:“我为上级能派来毛委员而感到庆幸,我们能有毛委员来指挥我们这支队伍而感到荣幸。

”因此后来毛泽东回想起他才发出“知我者,德铭也。”的感叹吧。余洒度和苏先俊一直心怀不服,处处与毛泽东作对,嘲笑他只是个“教书匠”,光靠读过《三国演义》是打不了仗的。

这为后来的芦溪会战的失败埋下了伏笔。苏先俊作为先头部队去探路,由于麻痹大意,导致部队中了埋伏,卢德铭壮烈牺牲,部队**惨重。

在这一集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毛泽东的因时制宜、审时度势地处理问题,深刻理解**指示的变通能力。由于第一次攻打长沙军队严重受挫,以当时的兵力攻打长沙已经是不可能,就是“拿鸡蛋碰石头”的事,黄埔军校毕业的余洒度非常自负,紧紧咬着“**省委的指示”一定要攻打长沙,而不管敌我力量悬殊的实际情况,那士兵们的生命开玩笑,与毛泽东的明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毛泽东到井冈山来,正是要尊重上级,对上级负责。

相比较于有勇无谋的余洒度,同为黄埔军校出身的卢德铭便明智许多。**和省委派军队攻打长沙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实表明这个任务依靠目前的兵力不可能完成,那么就要改变计划,保存实力,相信上级也会赞同这样的做法的。

跳出电视剧,说说他能给我们现代的生活带来什么启发。毛泽东的这种智慧,在今天的和平时代,没有战争,似乎是没有用的。其实不然,人的智慧在不同的时代相同的情境下是可以套用的。

毛泽东的这种智慧,用时髦一点的词可以说是“执行力”。也就是说,当上级给你一个任务的是候,你应该对这个任务的最终目的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了解上级的最终目标,就可以根据时间和当地情况完成任务。

这对于我们将来工作是十分有启发的。

《井冈山》第四集主要讲了三湾改编。部队仅剩下900多人,进入了三湾村,

毛主席入住的店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协盛和。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

“同心协力,以和为贵,才能强盛不衰。”这为下面毛主席原谅余洒度和苏先俊的错误埋下了伏笔。虽然子清和罗荣桓极力要求换掉余洒度和苏先俊,“下猛药”。

但毛泽东深深懂得“临阵换将,乃兵之大忌”,要“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的道理。而且当时重中之重是上井冈山,于是毛泽东召集其他三位委员召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在整改军队的同时,“温和”的架空了余洒度和苏先俊的职务,是双方不至于“撕破脸”,不会引起激变。另外,毛泽东对于当时朱培德的分析也是非常的精彩。

他说:“芦溪一战,真正打了败仗的不是我们,而是朱培德。有段古话,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朱培德就像当代的袁绍,没有战略头脑,“放走了大鱼”。

在这一段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毛主席渊博的学识。毛主席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教书匠”,他学识渊博,而且从书本中学来的知识,能够很好的应用到现实中去。毛泽东是一位热爱读书的领导人,据说他去世那天读书已经三个小时了

“读书看报,每天都不能少。”“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这句话出自一个叫《寤言二迁都建藩议》的小书,可见毛泽东读书之广泛。学识广博,胸襟广阔,是作为一个成功领袖所必需的。有人现在提出了“学历不重要,能力才重要”的论断,我不能说全盘否定,但也不敢苟同。

持这种论断的人以某些小学毕业的成功人士当例子,但其实这些人都在后来进行了自我补习,而不是真正的只有能力没有学识的“文盲”。对现实来说,给予人类知识太慢了,而且往往以错误为代价。所以说当今“读书不重要”的论断是站不住脚的,成功还需有深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

唐玄宗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读史可以明志,看《井冈山》毛主席驰骋沙场,我们要做的除了铭记历史,珍惜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以外,还应当传承他们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勤读书,多思考,不负先烈们交给我们的时代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为全国人民更好的生活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