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演讲稿

演讲稿 > 范文 > 导航 > 学记观后感集锦十四篇

学记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3-12-28

学记观后感集锦十四篇。

学记观后感 篇1

而我们一部分老师,所做的就是文中所说的“牵”“抑”“达”的工作。我们以“学生还小”为理由,理所应当地牵着、拖着学生、甚至是代替学生走路;我们以“严师出高徒”为理由,冠冕堂皇地逼着学生学,甚至千方百计动用各种手段,想方设法抢占学生一切学习时间,还要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说:“我是为了你们好啊”;我们以“学生不会”为理由,简单机械地给他们记答案,只是把自己的东西、甚至只是教参上现成的东西灌给他们。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任何求知的渴望、没有任何入门的兴趣、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没有任何合适的方法,而只是如机器般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然而,学生毕竟不是机器,“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在这种教育方式下,会有一部分学生成为屡屡与师长对抗的问题学生、叛逆学生,也会有另一部分学生则成为泯灭个性的、只知盲从的人。

前者固然应该引起重视,因为这会对他们的一生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而且在我们当前的集体教育中,这样的学生必定会影响我们的整个教育效果。然而,后者呢?不是更加可悲而可怕吗?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学生变成了沉默中迷失自我的人,他们的生活会有多悲惨?我们民族的希望又在何方呢?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学生能不抱怨也不愤怒吗?

所以结果自然是“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了,这怪不得学生,换作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也会这样的。

幸运的是,我们身边有无数真正的名师;幸而,我们有道尽世间一切真理的先人。只要我们认真读书,认真读书,认真读书,我们一定会有所收获,我们的教育也会越来越完善。

读《学记》,常读常新,永读永获。《学记》值得所有从事教育的人慢慢研读。有人说,中国教育理论在世界教育理论空间中“集体失语”,只有西方教育理论在“独白”,这令人感慨。

以我浅见的视野,不知道《学记》是否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通用读本,但我相信,它一定是!

学记观后感 篇2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我从中学就听过这句话,所以现在读起来很亲切。再往上看,大致意思是:

要影响和教育人民,形成良好的风尚,就必须进行学校教育。这应该是关于学校教育的必要性,但今天学校教育的目的远非如此

止这些。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到第一个“其此之谓乎”应该是谈人学***要性。

下面一节主要谈学生每隔一年必须考查学***及考查标准,并提出求学之人应该孜孜不倦以求“大成”。“大学始教”这一节似乎主要讲学校、教师及学生的责任,但作者由于受时代的局限性把教师教学生学***终目的看作是“为官”,我想现代人恐怕不都是为了做官才学***?“大学之教也”这一节提倡学***的各种技艺,这一点我倒十分赞同,现在教育界不也提倡“全面发展”吗?

“今之教者”这一节说得很在理,如果教师只知道照着课文诵读,只照自己教法教学,不顾学生是否领悟接受,这当然教不好学生了。

后面几节主要讲了教育成功的要诀及失败的缘由以及教者、学者当如何做的问题。其中有三个论点十分精辟,而且到现在也适用。

1、“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扬其优点,克服其缺点。

这一观点把教育学和心理学结合在一起,古人能想到这一点,实属不易。

2、“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优秀的教师能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跟着他学。我想这里的“优秀”应该不仅仅是指老师有渊博的知识了。

3、“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也。”这里提到的是有关教学中教师问与答的方法问题。以比喻解答,颇为精妙。

一部《学记》包含了丰富的教学思想,在这里我只挑出其中比较新颖且论述得相当精彩得三点,以此作为我读《学记》的心得,这也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三点。

学记观后感 篇3

《学霸就是有那么一股劲》的主人公是蒋多多,她是一个四年级女生,是班长兼语文课代表,同时也是同学们眼中的学霸。别看她只是一个十岁的女生,她可是次次考试都能拿满分的呢!她十分好学多问,比如说预习课文,一有不懂的地方就立即上网去查,而且为了让上课能听得更好,她还会在课前做一份手抄报呢!因此,她每次考试前不用不停地复习,还是能考出比别人高的分数。

蒋多多这么厉害,我多想跟她一样啊!她上课听讲聚精会神,还会在学校里尽可能地完成很多的作业,这是我最希望能够做到的。如果要做到上课全神贯注的话,我必须做到不说话、不开小差,也不做小动作,注意力不能放在别的地方,必须放在老师的讲课内容上。在学校里必须争分夺秒,才能尽可能多地完成更多的作业。这样我上课时就不会再被老师点名批评了,而且做作业的速度也会更快,回家后就能有更多的业余时间了。

蒋多多不仅在学校里抓紧时间,回家也不会浪费时间,会用最高的效率完成所有的作业。而我呢?我在家做作业的时侯,总是会玩桌上的文具,有时还会发呆,所以总是很晚才完成作业,我多希望改掉我这个坏毛病啊!我要制定好一个个小计划,并且要注意时间,这样才能有时间概念,心里才会有一根弦,我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蒋多多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我推荐大家也能看一下这本书,这样我们大家都能够变得更优秀了!

学记观后感 篇4

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的提升应以积极投入为前提,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存在和对教师的认同,并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气度对待敢于质疑传统、挑战教师、个性鲜明的学生;要以博大的爱心和崇高的师德爱护、关心学生;要引导学生独辟蹊径,使学生拥有活跃的头脑,丰富的想象力;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生活,从中感受美、发现美,用自己的笔来表现美。

三、在美术创作中,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欣赏者。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爱学生是责任教师的共同品格;爱学生是好教师的灵魂。教师关注的应是学生的长处和优点,让他们在“你很有见地”、“你很棒”、“你的想法很新颖”、“你启发了我”、“你很有观察力”的赞扬中进步。

每个学生都想获得认可和被别人欣赏的需求。渴求赏识是上进的动力,所以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欣赏者。

4、 在新美术课程的实践中,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还要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每个教师都应该走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道路。一个只埋头画画的人,充其量不过是个“画匠”;一个只知道低头教书的人也不过是一个“教书匠”。我们教师要从“独奏者”向“伴奏者”的角色转变,由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帮助学生去发现、去处理并学会运用知识,激发创造的欲望。

艺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艺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使学生在探索和质疑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要把美术教学的全过程作为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来研究。研究意味着创新。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面对新的教材内容、新的标准、新的规范、自我认识的自身环境,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和教学过程,不断产生新的思想,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促进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更快。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的双重角色。课堂教学,就是不断和学生对话的过程。在这个“对话”的过程里,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被激发、思维被启迪、热情被释放、探索问题的好奇心被点燃,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享受参与的乐趣,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学记观后感 篇5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自小耳濡目染,谁都能说几句论语中的名言,如“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些话历经2500多年,至今依然能散发出智慧的光芒,为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令我受益匪浅的话语却又很多很多,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二十四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在教学中我也常常用这句话教育学生,如果在课堂上乱说话就会影响其他人,这样你就是把你不喜欢做的事情强加在了别人身上,在教育中我也秉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不把自己都讨厌的事情强加在学生或者是家长身上,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再三,真正做到“教育”学生,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告诉他们为人处世的一些方法。

学记观后感 篇6

《礼记q学记》道:“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意思是说,老师要学会根据一个孩子的家庭职业背景,找到这个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启发他的智慧。

于是我想,也许可以从他的家庭关系里面父母的职业找到突破口。我了解到他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平时工作比较忙,家里还有一个小弟弟,家人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弟弟身上,妈妈性格比较急躁,平时对待孩子的批评和指责多于鼓励和赞赏,于是,他做出种种出格的行为,这些多是为了获得别人更多的关注。

根据这个孩子的个性,我想先从他的纪律方面入手,只要他在这个方面改进,获得认可和成就感,那么其他方面的进步就不是问题了。

9月下旬,我在班会课上郑重任命他为纪律委员,强调职责同时提醒他,作为纪律委员首先自己一定要遵守纪律,文明用语,上课认真,按质按量完成作业等等,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态,保证一定管好自己并做好纪律委员。[幼儿教师教育网 wwW.yjS21.coM]

任命之后没过几天就是国庆假期,假期之后学堂孩子们去黄山游学,我特别与陪伴游学的老师们交流,留意并适当引导这个孩子的言行举止。

游学回来,我和所有的老师都发现,这个孩子已经明显没有以前那么爱说脏话了,偶尔会有一两次,但只要老师稍微提醒,他马上就会主动认错。一天天过去了,我发现,他已经不说不合适的语言了,上课坐姿也特别端正,各科作业和课堂反馈都有很大进步和提升。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当众赞赏了这个孩子,并奖励给一本课外书。他特别开心,也许很少真正获得过正面的鼓励,并且被作为榜样效仿,他的自信度和个人成就感一下就建立起来了,心结打开了,他变得越来越自信,并愿意学习和积极帮助他人,在接下来的全校一日礼仪学习评比中被评为优秀。

除此之外,班级卫生每次轮到他打扫的时候已经不需要我操心了,他一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不仅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黑板擦得一尘不染,窗户干净明亮,而且主动细心地将桌椅下面、教室的门以及黑板最上面的位置都打扫得特别干净整洁。

我又利用班会课赞赏他,并且激励他:“老师觉得你不仅可以在清洁卫生方面做榜样,还可以在学业方面做得更好。比如,你的英文单词听写和阅读,只要你花精力,你也一定会做得更好的,老师相信你,加油!”

我在单词听写测试的前一天特别提醒他:“明天听写好好准备,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进步的!”第二天测试中,10个单词听写他居然对了6个,在自然拼读课上,如果学了20个词,我不引导,他居然也能自己试着拼出10个以上,如果我给一些帮助,他能够全部拼读出来,我真的特别感动。

现在这个孩子每天都有进步和变化,这让我找到了作为老师的成就感。我特别感谢学堂带给我们的《礼记q学记》的研修,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领悟。

我深深体会到,每一个孩子都是有着无限潜能的,作为老师需要发现每个孩子的特质并适时引导和鼓励;一个孩子只有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才能保持对大千世界浓厚的探索兴趣,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好好善护孩子们最本真的东西。

学记观后感 篇7

《学记》是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年代约在战国晚期。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学记》中有这么一句话:“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这句话形象地阐明了有效教学的关键,即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它包含了这样三种思想:一要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学生学***就会感到比较容易;三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但又不能提供现成的答案,这样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发展智能。

“和易以思”,从某种程度上让我们明确了作为一个教师真正的角色,教师是启发者,是引路人,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而非给予者、灌输匠。教学的本知识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接受知识。

新一轮教育改革要求改变以往教育教学中强行灌输知识点、压抑学生学习的极性和主动性、师生关系紧张、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等弊端。真正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全人教育的思想,让教育回归到它的本质和远点,那就是培养人,培养各方面素质和谐、健康、全面、综合发展的人,一方面服务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培养人来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要想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要借助《学记》“和易以思”的观点,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真正遵循和贯彻这样一种教育教学原则,有助于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成长发展。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真正落实新课改精神。

第一,实施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做到《学记》中所说的“善喻”。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只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贯彻启发性原则,以启发式教学法的思想为指导,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育教学就能更贴近新课程的要求。

第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种活动组合而成的,只强调教师的教,就会使教师处于绝对领导的地位,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造成师生关系的极度紧张。新课程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其中包括学生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因此,教育教学中要强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到“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和心理相容”,《学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建立这种和谐关系的方法,那就是“道而弗牵”。

第三,摆正教师的角色地位。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也是影响教育教学行为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和易以思”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既不能牵着学生鼻子往前走,不能强制学生学***受教师所希望学生学***识和技能,又不能代替学生,直接帮助学生获取问题的答案。

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角色,他是一名启发者,启发学生学***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他是一名引路人,引导学生科学、快捷地认识生活、认识世界;他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促进学生素质综合、全面、和谐、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学记观后感 篇8

 很早就知道玉不琢,不成器、学,然后知不足等说法,但从未探寻过它们的出处,直到读到了《学记》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说法的根源在这里。随着阅读的深入,才发现这些只是《学记》给予人的豹之一斑。

《学记》以微言写大义,千字略略有余的文章论述了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可以与实际相结合衍生出许多供人思考的内容。目前自己有些内容读得还不够通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小学语文课怎么上?现在有很多争议。我选择与自己的教学关联紧密、感触最深的两点来浅谈我个人的读后感。

《学记》第三则: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是的,教学相长,是学生在促我们长,学生即我们身边最可宝贵的资源。

学生是鲜活的、富有新意、永远不能完全预期、充满张力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是我们的老师。

一、学生的质疑时时冲击着老师已有的知识储备,是促进老师不断学习的外部力量。

古人云:学贵有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学生质疑约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疑而问。二是意见分歧。学生中常有不盲从者,这非常可贵。如果对问题的认识从一开始就整齐划一,恐怕是一种悲哀。即便大家最终达成的是共识,那由异到同的争辩之路也是最美的。

三是为师纠错。

二、学生的独到理解为教师大脑吹进一股清风,启发着教师思维。

有时,我们常常以为对某个问题考虑得比较全面了,已成定论,无可质疑。但学生以小朋友的敏锐、独具的慧眼还是会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视角。比如,上课时间,我经常会问小学生们,最欣赏陈友玲老师教育方式的哪一点?结合文章语句说明一下。学生们常常打破常规看问题。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虽不一定正确,但因其观点不同,可以启发一些不同的思考。

三、学生习作为育人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使以课堂为载体的育人活动更为有效。

说教,为学生所不愿接受,但又是教育学生时最常用的方式。说教本身无过,流于刻板则无效。有时,学生习作提供了以学生之言教育学生的契机。

家长会上,面对家长和学生,我从一则周记说起: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父母为生活打拼已经很累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让他们为我们的学习分心?面对父母疲惫的面容,我常常感到自责。

跟几个纪律不好的学生交流时,我也拿出了学生的周记本:我多想坐下来静心学习,自习课上说话的同学,难道你们不知道己所不语,勿施于人?

这样,便实现了取之于生,用之于生。

凡此种种,几年的教学实践令我常常深思。教与学双向的付出与收获,使自己受益颇丰。所谓教学相长教中知困学解困,师生互动师亦获长生补长。

读《学记》,常读常新,永读永获。《学记》值得所有从事教育的人慢慢研读。有人说,中国教育理论在世界教育理论空间中集体失语,只有西方教育理论在独白,这令人感慨。以我浅见的视野,不知道《学记》是否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通用读本,但我相信,它一定是!

学记观后感 篇9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j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礼记・学记》

学记第一段,开宗明义,给古往今来的人指出一条大道――学。

“君子”之名,在先秦经籍中,有以位言,有以德言。总而言之,有位无德者,终不能保其位,所以君子毕竟以德名。故宋儒释君子曰:成德之名也。

然则德何由而成?其必由学乎!君子以天下为己任,无天下之胸怀者不足以为君子,亦不足以言学,否则只是学成个自私自利的小人而已,与君子何干?

然须知,天下不在外,家国天下只在我心,修身与平天下只是一件事。《论语》中说“古之学者为己”者,正是为天下也,说“今之学者为人”者,正是不知道自己是谁,惶惶外求者也。

“化民成俗”即是“平天下”,学即是修身,“君子欲化民成俗”即是“欲明明德于天下”,“其必由学乎”即是“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与《学记》,异名而同理。君子能修身以成德,则发虑宪、求善良、就贤体远皆为化民成俗之道,否则只是外求,身且不能成,更何论化民。

此章于为人师、为人父母者而言亦大有启发。今之欲施教于孩童者,纷纷向外求各种各样之教育理论,而不知反修其身。如此,则求之愈多,而失之愈偏,或迷茫不知所从者,或固执己见自尊自大而轻薄他人者,总而言之无非两类,或自以为愚,或自以为智,此念一起便离道远矣,伤于自弃自我而不自知,又何足以言教!

欲教人者先修己,欲正人者先正己,己正则人正,己修则人修,此千古不易之道。舍修身而谈教育者,不知要教出个什么人来?

学记观后感 篇10

在反复阅读了《学记》的译文后,也有诸多的感想。《学记》全文虽然只有1181个字,但都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我们今天教育教学所倡导的新课改的理念,在《学记》中比比皆是,因此重新学习它、认识它,对我们的教学是有巨大推动作用的。

一、教育的目的:立德立人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记》开篇就告诉我们: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一定要从教育入手;所以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重。虽然从一个方面阐述把教育视为政治的最佳手段,另一方面也指出了立德立人的教育目的。正如《大学》开篇之语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表明教育要焕发人的光明的天赋德性,修身养心,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到这里引发思考:既然教育的目的是立德立人,那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是否达到这一目的了呢?想到平日学生的一些思想及行为习惯,不得不引起老师的思考和关注。有的学生自私自利,凡事只顾想着自己;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却对人冷淡、嘲讽、狂妄自大;很多学生不知心疼自己的父母,对之呼来唤去想到这些,很是难过。解决办法应该是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不能只重视成绩,忽视德育教育,很重要的是教师和家长在平日处理事宜时一定要身正为范。

二、教学相长教学反思

《学记》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过后才能够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能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要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走教学相长之路。

那我认为教师必须具有开放的胸襟,从专政的演讲者拓展为开放型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学习;善于从课堂教学学生的反应中总结所得,所需,所不足,并且积极的反思,然后改善和加强。《学记》中又说《兑命》曰:学学半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教学互进,就是这个意思。

三、和易以思自主发展

教学成败的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孔子就十分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一次精辟地表达了启发式教育原则。《学记》继承了孔子的教育原则并进一步提出了君子之教的标准,即: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引导而不牵逼,则师生感情融洽,关系和谐,说到师生关系,引起我的注意,目前媒体多次报导涉及师生关系不好的事件,甚至有的造成严重后果,孰是孰非暂且不谈,但是作为教师不得不深思,对于一些问题学生应采取哪种教育方法合适,以至于避免不良后果产生,公司几次进行师德教育培训,使我们也受到很大教育,今后应加大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激励而不压抑,则学生学习就感到容易;启发而不详讲,就会促进学生思考。和易以思就成为《学记》最重要的教育原则之一。

说得多好啊,这善喻,不恰恰是现在我们强调的启发引导吗?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教学中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为动力。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求知欲是十分强烈的,一首好听的流行歌曲,他们听两遍就听会,其中有很多音乐主题来自经典音乐,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在引导学生逐渐产生欣赏音乐兴趣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鼓励他们真正的感受、体验音乐,使其创新意识的种子得以萌发,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其对知识的理解产生质的飞跃,达到情感上美的熏陶。

在教学中,当教师明确了自己的身份与职责,给自己恰当的定位之后,就不会再高高在上地说教了,学生也不再忙于疲惫地应付或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了。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启发、引导、点拨,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学生,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把学生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应该知道,音乐是神奇的、表达情感的,每个人聆听同一首作品感受是各不相同的,不是教师能够全部讲出来的。有时,来自同学方面的感受更为丰富多彩,教师有必要认真地疏通那些感受,因为同学和同学之间彼此没有顾虑和约束,最易碰撞出联想的火花,引发出创造性的思维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想方设法点燃学生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的火花,充分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音乐课堂充满智慧和生命的活力。

学记观后感 篇11

暑假作文:《大漠寻宝记》读后感

《大漠寻宝记》读后感

《大漠寻宝记》是老鼠记者系列中的一个故事,它是杰罗尼摩·斯蒂顿写的。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神秘而巨大的宝藏埋藏在蒙古戈壁沙漠的故事。geronimo一家去找的。不料,途中遇到了一连串的灾难:被神秘鼠跟踪、古老地图被奥高泰骗去、遭遇威力强大的沙尘暴……最终,杰罗尼摩和家鼠一起通过努力找到了宝藏。

我认为最美妙的部分是,杰罗尼摩被强烈的沙尘暴包围,但它们被神秘的房子老鼠威那和马西杜拯救了,并被带进了一个巨大的蒙古包。蒙古包占地近20平方米,里面没有空间,就像现在的单身公寓一样!本杰明向家鼠要了一张羊皮,然后用棍子蘸了蘸蓝莓汁,在记忆中画了一张旧地图。

在家鼠的帮助下,杰罗尼摩夫妇终于找到了宝藏。

我的感觉是做每件事都要小心,不要上当受骗。

学记观后感 篇12

今年暑假,在教研室陈老师指导下学习《学记》,在反复阅读了《学记》的译文和原文后,也有点的感想。《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它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很早就知道“玉不琢,不成器”、“学,然后知不足”等说法,但从未探寻过它们的出处,直到读到了《学记》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说法的根源在这里。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通过这句话就是教育我们人是要学习的,我们的学生要学习,孩子就像一块璞玉,需要我们来精心雕琢,为他们来引路。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得要学习,平常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借书,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加强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教师素养。正所谓“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正是这个道理。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话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作为一个老师,也许你的专业技能并不是最重要的是,但绝对是首要的。单纯记忆些零碎的知识显然是不行的。有人把教学之路比作一条河,诚然,若教育之路真的是一条河,那么要想保持河水的清澈与活力,就必须有支流的滋润和充盈,否则他就会干涸。而那些支流,就是我们在日常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反思,在反思后融于血脉的知识。为人师者所需要的,专业的知识,教学的智慧等等都可以从阅读中获得,与心灵对话,反思自己,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头脑更加的清醒,思想更加深刻;充实自己,厚积而薄发。

《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他关于教学方法的阐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这几句和现代的启发式教学思想不谋而合,也就是说高明的教师的教学,在于善于引导: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直接呈现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当的是引导者,是学生成长的促动者,而不应当充当一个灌输者。我们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不懂,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我们是应当把知识宝库中的东西交给学生,但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自学能力,让他们找到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在以后没有教师的情况下,他们也能自由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学记》还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过后才能够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能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要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走“教学相长”之路。

学记观后感 篇13

在寒假期间,我仔仔细细的阅读了《学记》。

这是我国最早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较有系统的教育学着作。这里面包含了许多老祖宗的智慧和宝贵的经验。这篇文章对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育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的作用等问题,都做了非常全面系统的论述。对我国古代教育影响深远。它的经验和思想原则,并没有因为时间而过时,很有现实意义。

学习后,我认为他特别对老师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它里面囊括了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效果。这里面的内容对我们现在的教学非常有实际意义!其中我最赞成的它所论述的教育原则、方法。其实也就是如此!好的老师主要要看他的和教学效果。没有效果还谈什么教学?在我的体育这一块也一样!在我刚毕业时!感觉的自己理论多深!总有一种不服的感觉!有一点点高傲!其实到工作岗位以后才发现!在教学方法方面你连一个当教几年学的兵的都不如。

刚上课时你设计的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但到实施时,学生东跑西跑,打打闹闹。他们真的不把你当老师看!尽管你喊破喉咙,他还是挤空说他该说的。做他该做的,真让你没有办法!这有可能有点书中所说“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自己的经验!就我在近期教学中!每节课都认真真的准备,不断地变换花样!就二三班与二四班是选用不同的教法!因为三班学生较贪玩,不易管,象崔国冲、裴佳康、管照伦等孩子!你就必须慢慢的引导,花较多的时间去培养他们的习惯!而四班的孩子就好说多了!像武硕文、童亚博、梦晨遥等广播操稍微一指点就做的非常漂亮!有时做的比老师还好呢!根据这种情况两班决不能用同样的教法。所以我在三班一般以老师的教为主。

而四班更多的是带动优秀学生的积极性。自己作主较好其他的小朋友!有时四班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也能做好一堂课!读到文中的大学教的方法。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启迪!就像文中所说“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现在在教学中我也能做到这四点。针对孩子性格及时的预防!特别是本学期刚上课我先做的施教于严。让孩子们知道学习过程中的规矩!如主抓不好好站队的、上课说话的。

这就及时避免了孩子们懒散、不专心听讲的毛病!特别是本周学习广播操!为了让孩子不枯燥,故意的编排各节的相互穿插!适时抓住了孩子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还上他们结对子,进行互帮互助!通过那个上课也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总之,通过学习《学记》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其实里面不但但是这些。只要我们再细细品味里面还有许多财富呢!

学记观后感 篇14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呻,朗读。占,音(chān),同“觇”,注视。毕,竹简,这里指书。“呻其占毕”意为“盯着课文大声朗诵”。讯,告知,告诫。“多其讯言”意为“一味地灌输”。

及,急迫。数,音(shuò),多次。“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意为“一味赶进度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悖,违背教学原则。佛,音(fú),佛戾,违背,违反。“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是说教师在施教中违背教学规律,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实际。

隐,痛恶。疾,怨恨。“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意思是,由于教师教学不当,使学生痛恶自己的学业,并怨恨自己的老师。

刑,成功。

这一段列述教学上的种种失误,对于今天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警示。

失误一,教学形式单一,死记硬背,满堂灌,使学生不能自主学习,缺少独立思考,不能融会贯通。

失误二,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不研究学生的学情,不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失误三,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不能从学习中体验收获和快乐,使学生产生厌学、厌师情绪。

《学记》很早就注意到教学中的弊端,并明确提出警示,但是,时至今日,这种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甚至根深蒂固。

20xx年12月我们在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实地参观了杜郎口中学,并根据我校实际,实行了“新课堂”。新课堂的宗旨是: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激励者、评价者;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最大进步。如今,新课堂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新课堂已开出灿烂的花朵,并结出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