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演讲稿

演讲稿 > 范文 > 导航 >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汇编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

发表时间:2024-04-24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汇编。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76页例3,第77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五第5~10题以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蓖ü对整数比较大小方法的复习让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苯一步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3蓖ü比较小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师:同学们会比较整数的大小吗?请说说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师:小数的大小又是怎样比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教师:你怎样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3碧致鄄⑺邓盗礁鲂∈是怎样比较的。

4倍懒⑼瓿衫3(2)、(3)小题。

小结比较方法,强调位数不同时的比较方法。

5毖生总结小数比较方法,并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3.7○2.8530809○0.8932○3.200全班齐练,再集体订正。

三、巩固运用强化小数大小比较方法。

1钡77页课堂活动第1,2题。

第2题同桌各写一个小数,再比较大小。

2北冉铣市商品的单价。

3崩鲜κ占了运动会上我班几个同学跳高和60 m短跑的情况,请大家帮老师把跳高成绩按从高到低排一排,把60 m短跑的成绩按从快到慢排一排。

完成第79页第8题。

组织学生讨论:跳高的高度与赛跑的时间在评定时有什么区别?

4倍懒⑼瓿闪废笆五第5,6,7,9题。

1 在○里填>,<或=。

(练习十五第10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抽学生说明理由。

用0,1,2三个数字及小数点,写出小数部分是两位数的小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有序的排列,有序的比较。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抽学生说一说。

3.15○2.87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

0.31○0.5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

0.58○0.52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也相同,比较百分位。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71页例3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1苯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让学生会读小数。

2苯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蓖ü对现实生活中一些自然、人文景观的数据的读写,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

小数部分的读法、写法。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数,什么叫小数呢?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两位小数呢?三位小数呢?学生回忆整数读法并在全班交流。

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会读小数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的读法。

1苯淌τ每ㄆ出示例3。

学生先自由读一读,再抽读。

3币橐灰椋憾列∈时要注意什么?

4苯淌Ω据学生的回答再归纳小结小数的读法,强调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2绷废笆四第1题。

让学生独立看题后,再把自己从题中获得的信息告诉同桌或全班同学。

3绷废笆四第2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表格,并向学生简介表中一些名称的含义。

再让学生看表分组接龙游戏。

4绷废笆四第3题学生自己看图写数,三人板演,集体订正。

(1)第6题。

教师:5.6与5.7之间相差多少?让学生数一数,5.6与5.7之间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从而认识到把01平均分成10份,即比0.1更小的计数单位是0.01。因此,第1小题应该填两位小数。

同理,比0.01更小的计数单位是0.001,第2小题应该填三位小数。

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第11题。写出生活中用小数表示数量的几个小数。

1绷废笆四第5,7,8,9,10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彼伎继猓旱12题用2,5和3个0写小数。

(1)1个0都不读出来的一位小数。

(2)3个0都读出来的小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读一读。

3笨魏笞饕担旱4题和第11题。

回家请父母帮忙,与父母共同完成。

4笨魏笮〗幔航裉煅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读整数部分时按整数读法来读,读小数部分时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篇3)

导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导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1、什么是比?

2、 口算下面各比的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例1  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80:2=200:5    5:3=10:6      6:10=9:15    802 =

像这样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1、20:5=1:4        2、12 :13       3、0.6:0.2=34 :14

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

我们已经知道组成一个比的两个数分别叫做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也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看课本48页,在图上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能找出哪些比来组面比例?

四人小组讨论,老师巡视,给予指导。

请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组成的比例分类板书在黑板上。

老师结合板书归纳:根据同学们找的结果,我们看到,这四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都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都可以组成比例。同样,这四面国旗的宽与长的比值也都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宽与长的比也都可以组成比例。另外我们还发现每两面国旗的长与长的比值与宽与宽的 值也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长与长的比,与宽与宽的比也可以组成比例。根据两个相等的比可以组成比例,从四面国旗的尺寸中,我们可以组成许多个比例。

板书:

80  :  2  =  200:  5    5  :   3=10  :   6    6  :  10=9  :   15

观察黑板上的比例式,你以发现比例的内项与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并在比例式下板书如下,并说明: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

802 =2005               80×5=2×200

53 =106                  5×6=3×10

610 =915                 6×15=10×9

小组合作,举几个这样的例子验证一下。

从上面的计算我们发现,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观察黑板上分数形式表示的比例式,内项乘内项怎样乘?外项乘外项怎样乘?得到分子与分母交叉相乘。

1、6:3=8:5            2、0.2:2.5=4:50

3、2:3=12 :13           4、1.2:0.6=10:5

1、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例是否正确:

(1)(  )与  3  :  5  能组成比例。A.  10:6   B. 13  :15   C. 30 : 50

(2)(  )与  5  :  8  能组成比例。A.15 :18  B.  10:16   C.  3  :  5

(3) 4  :  5  与(  ) 能组成比例。A. 14 :15  B.   8:10   C.  15 : 12

(4) 7  :  9  与(  ) 能组成比例。A.  70 : 90   B. 17 :19 C. 3 : 4

你能比较一下“比”与“比例”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吗?

一、比例的意义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篇4)

教学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2.4:1.6和60:40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60:40

内项

外项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如::=: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如::0.5=1.2:

两个外项的积是×=0.6

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

2.4×40=1.6×60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填一填。

(1)=

()×()=()×()

(2)0.8:1.2=4:6

()×()=()×()

(3)4×5=2×10

4:()=():()

=

4.做一做。

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

5.课堂小结

(1)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2)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三、作业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4~6题。

课后记: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篇5)

微课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

知识点来源: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

录制工具和方法:视频讲授型

设计思路:

1、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自主学习、师生共同研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什么叫做比例?

2、指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3∶5=24∶40

80∶2=200∶5

二、激趣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比例的內项和外项,您能计算一下內项和外项的积吗?

三、自主探究

1、计算下面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发现了什么?

3∶5=24∶4080∶2=200∶5

板书:外项的积:340=120外项的积:805=400

内项的积:524=120內项的积:2200=400

340=524805=2200

2、验证结果。

选几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15∶12=10∶81.5∶0.5=3∶1

3、讨论并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板书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四、解释应用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组成的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五、全课小结(略)

附: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3∶5=24∶4080∶2=200∶5

板书:外项的积:340=120外项的积:805=400

内项的积:524=120內项的积:2200=400

340=524805=2200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能用不同的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3.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究,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获得积极探索的情感体验。

1.出示小红、小明在超市购买练习本的一组信息。

(1)根据表中信息,你能选出其中两个量写出有意义的比吗?

(学生思考片刻,说出了1.2∶3.2∶5.1.2∶2.3∶5等多个比,并说出每个比表示的意义。教师适时板书。)

(2)算算这些比的比值,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3)说说什么叫比例。

评析:比的意义、求比值是这节课所学新知的“生长点”。对此,教师将教材例题后(相当于练习)的一组信息“前置”,这样设计与处理,一是使题材鲜活,导入更为自然;二是把“一组信息”作为学生思考的对象,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维空间,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激活旧知”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比较、发现、归纳,最终实现了对新知的主动建构。

2.即时训练。

A.判断下面每个式子是不是比例,依据是什么?

a.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说说是怎样判断的,进而说明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b.剩下的(1)(2)(4)三个比中有没有能组成比例的?

c.上面几个比有没有能和5∶4组成比例的,你能不能帮它找一个“朋友”并组成比例?它的朋友有多少个?这些朋友有什么相同点?

评析: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数学概念、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不是一次完成的,对知识的理解总是要经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上例中教师设计了“即时训练”这一环节。即时训练既有运用新知的直接判断,又有变式和一题多用,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它对促进学生牢固掌握新知,灵活运用新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篇7)

(二)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页复习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5:2.7。

1.合作互动,探求共性。

先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完成“活动内容1”。

活动内容1: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有意义的比。

(2)观察写出的比,哪些比能用等号连接,为什么?

(3)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这样的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然后让学生汇报活动情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任意板书几个比例式。(如80:2=200:5, = ,2:5=80:200,5:200=2:80……)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抽象概括,及时巩固。

(l)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以上比例式,概括出共性。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并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完成第2页“做一做”,并说明理由。

(4)让学生自己举出两个比例,并说明理由。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l)让学生查阅教材,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内项”、“外项”。

(2)让学生观察自己刚才举的比例,找出它的内项、外项。

(3)引导学生观察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外项和内项的位置又是怎样的?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如上面发现的规律?

③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出这样的例子来。

④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活动情况,认识到任何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都存在相等的关系。

(3)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完成板书。

1.完成练习一第1题区别比与比例。

2.先让学生解答第2页“做一做”第l题,然后引导学生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不仅可以应用比例的意义,而且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3.完成练习一第2题。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感想说收获,教师再进行全课总结。

练习一第3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__小学的教师。我说课的题目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下面我给大家汇报一下我的基本设想: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学习评价五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

1、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进行正、反比例教学的关键,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

3、教学目标的确定:通过以上分析,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判定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一般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已学知识的联系运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得以延伸。

2、通过教学引导,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学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态度。

2、通过游戏锻炼学生思维反应能力,并培养其合作精神。

3、通过分组竞技的方式,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4、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定为: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会用两种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5、教学准备:为了教学信息的直观呈现,我选择了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与学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阅读自学”

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允许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容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

【整体设计】。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通过实例探究新知。

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4、课堂小结、回归目标5、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环节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为了新课程更好的导入,教学前,首先复习比的知识,如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怎样化简比?为以下情境作铺垫。

(1)我们知道了比的前项和后项相除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打开课本看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内容,找一找图中共有的东西,接着让学生写出它们的比,在这我会提示比可用两种方式表示,比的形式和分数形式。

(2)学生已经写出了四个比,选取其中两个比,如2.4:1.6和60:40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设问题情境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自由回答。

(3)顺势导入,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也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就根据比和比值来学习比例,并且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通过实例、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我分为三部分教学: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第三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观察这两组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学生可以自由回答,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比较,学生会发现它们的比值相等,我会引导学生可以用等号连起来,然后直接给出定义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然后请学生自由总结比例的意义。之后我总结归纳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接下来设计了练习。

下列两个比之间的哪些能填“=”,为什么?

1:23:6,0.5:0.2()5:2,1.5:3()15:3通过这个练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先试着从具体判断两个比是否相等入手,从而引导其归纳出比例判定的一般方法,想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组成比例的关键所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这时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我会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这部分的教学,我采用了阅读自学法。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这里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生的双边关系实现从扶到放的转变。在学生自学课本时,老师写出比例的两种形式,引导学生注意内项和外项的位置。(板书80∶2=200∶5,80/2=200/5)。

观察80:2=200:5中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的关系,引导学生把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分别相乘,比较结果。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有什么关系?再让学生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我做总结。探讨写分数形式,学生能够得出以下结果。我归纳“交叉相乘”积相等。

小结:我提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检验组成的比例对不对?学生会回答对。我及时提问那么:4:9=5:10成立吗?学生会可能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或比值相等的不同方法去回答。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本课的第二个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引导学生计算几个比例式的内项积和外项积,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概括性质。同时也渗透了实践第一的观点。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在这我安排了三道题,第1题是对基本概念的巩固,第2题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第3题是用四个数组比例,这题学生在组的过程中没有方法和顺序,那么我会在交流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发现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不仅把题做对,而且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回归目标。

这一环节我利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小组总结,并派代表发言,之后小组互相评价,看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我予以鼓励。

(1)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什么叫比例?它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4)布置作业36页2、3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巩固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五)、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1)猜数游戏16:4=8:()(2)发展性练习。

a.能否把3×40=8×15改成比例?b.如果5a=3b,那么a:b=():()从小学生心理角度考虑,学生持续听课较长时间后,他们的注意力由集中到分散,因此我设计了猜数游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注意力,又让学生初步知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作用,为下一节课学习解比例做一些渗透,后面两道题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的很简洁,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说学习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师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能力的评价,我想以此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篇9)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二册P303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