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演讲稿

演讲稿 > 范文 > 导航 > 红色之旅读后感(优选十三篇)

红色之旅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3-27

红色之旅读后感(优选十三篇)。

根据您的需求,泡泡演讲稿编辑为您搜集了一些内容:“红色之旅读后感”,烦请您详尽阅读本文。多读好书,会使我们脱离庸俗和无知,读后感书名是{作者人名}历尽千难万苦后造就成的文化著作。 读后感是对书籍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的表达。

红色之旅读后感(篇1)

随“红色之旅”读书活动,我踏着红军长征的足迹,走进雪山草地,去解读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

恶劣的环境构成了一幅壮烈的图画: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缺衣少食,后有国民党的追兵,前是“只见人上去,不见人下来”的终年积雪的大雪山,一支队伍肩负着救国救民的崇高责任,为了北上抗日,为了解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抱着同样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先头部队用刺刀凿开冰岩而开拓出的“雪路”,在战友们不下心掉到雪洞里最后发出的:“战友们,继续前进!”的嘱咐声中,强忍着悲痛,擦干眼泪,以坚定的步伐完成战友的遗愿!

过了大雪山,我又打开一册壮丽的史诗:红军翻过了雪山,走进了黑水烂泥的草地,腐草结成的地面十分松软,但却是魔鬼般的泥潭:一个战士不小心陷进去,另一个伸手去拉,想救回自己的战友,却跟着往下陷,周围都是烂草泥潭,其他的战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战友缓缓地没进去……红军们不知道会牺牲吗?他们不知道长征路上的艰辛吗?当然知道!但是,他们更知道肩上的伟大的历史使命!他们更为坚定的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是光荣的,是最崇高的!

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就是由无数烈士的生命和鲜血谱写成的!就是这一群世界上最可爱的人,风雨与共,逆境同心,用血与肉,用民族情铸造了一座永恒的历史丰碑!也铸造了一种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这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史册中,成为我们奋发图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青少年的精神财富!

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的学习也是一种长征。我们要以“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鼓舞自己,在逆境中不怕失败,敢于吃苦、不畏艰难,勇敢、顽强、不断前进!以优异的学业回报烈士们!好好学习,完成先烈们的遗愿: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为让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进!

红色之旅读后感(篇2)

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

实验小学五(5)班胡楚蓥

在这一次红色之旅中,我聆听了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认识了宁死不屈、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从而让我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在革命时代,红军跨越千山万水开始了艰苦的长征之旅,夹金山终年积雪、空气稀薄,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红军们依然没有退缩,但是成百上千的红军战士翻越雪山时倒下去就再也没有起来;过草地,是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路程,杂草丛生的地方荒芜人烟,草地上乌黑的死水潭阻碍了红军战士快速前进,由于粮食不足,战士们挖野菜充饥,野菜没了,就把皮带、皮鞋煮着吃来维持生命,为得就是他们向往的美好的未来。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毛泽东主席为刘胡兰题的题词。刘胡兰牺牲时虽年仅岁,却为革命视死如归。刘胡兰姐姐在年1月日因为叛徒的告密而**,敌人用铡刀铡死了几个人以此来威胁刘胡兰姐姐投降,可胡兰姐姐却宁死不屈,对敌人说:

“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做出了英勇就敌的选择,最后被敌人铡死在铡刀下。虽然胡兰修女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她的事迹和不屈不挠的品格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读了这本书,我认识了许多革命英雄,对他们的伟大事迹有了很多了解。让我深深理解,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需要有不屈不挠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只有回顾历史,才能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历了多少困难,付出了多少努力和牺牲。回顾昨天,革命先烈的贡献是我们美好生活的源泉;展望明天,未来的权利掌握在我们手中,等待我们去创造。让我们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红色之旅读后感(篇3)

爱祖国,就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江山闪烁着革命的光芒和红色的历史痕迹。“数九寒天下大雪,天气虽冷心里热,我从前线转回来,胜利的消息要传开”一听到这动情的歌声,我就会想到坚强不屈的女烈士刘胡兰,就会想起她那英勇故事。

刘胡兰阿姨的家乡建立了抗日革命根据地,教导革命前辈,锻炼革命斗争生活,使她树立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牺牲的坚定信念。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日本人赶出文水县,赶出中国,消灭汉奸反动派!

当我看到这里我也在心里面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成为有用之才,来报答我的爱我爸爸妈妈和传授知识给我的老师。还有祖国。

长大了我想当一名文学家。当然,我希望能获得诺贝尔奖,为我的国家增添荣誉。当我看到最后我哭了,我真的恨那些敌人,他们残忍地杀害了五个烈士,烈士的鲜血洒在雪白的地上。

最后一个伟大而年轻的生命,有在一次结束在他们的手了,就这样年轻的刘胡兰烈士阿姨走完了她光辉灿烂的人生历程。我们今天的生活如此美好。烈士们用鲜血为之付出了代价。我们必须珍惜它,不要浪费每一分每秒。

红色之旅读后感(篇4)

今天,在书的带领下,我接受了一次红色之旅。在其中,我我受到了深深的感染。在革命先烈的身上,我感受到一种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它也使我接受了一次红色洗礼让我知道了很多很多……

《红色之旅》是一部历史的画卷,展现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英勇奋战的艰苦历程的画面;

《红色之旅》是一部凯歌,传承着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红色之旅》是一座丰碑,记载了成千上万的革命英烈的奋斗足迹。

这次红色的旅行将我带到了上个世纪那腥风血雨的年代,硝烟战争弥漫于整个中国大地,中华民族深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而无法自拔,国家四分五裂,那是一段屈辱史!然而,时世造英雄,无数仁人志士怀着一颗赤忱的爱国心,为解救人民解救民族而忘我地奔赴战场。

中国曾被外国人称为是东亚病夫,并且一再受到外国人的嘲笑,在此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带着历史的必然应运而生,登上历史舞台,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创业,从此,中国的面貌涣然一新! 犹如一头沉睡的雄狮苏醒后一声长吼振兴世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它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就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就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段跨越时空的旅行中,我看到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二十八年间,党克服重重困难,在逆境中谋求发展。最终创造出万里长征等无数震惊世界的奇迹,成为指引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忠实代表,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闪烁出璀璨的光芒。

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的潮流,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引领中国人民,用生命 、用鲜血,用智慧,用科学谱写的振兴中华的壮丽史诗;实践证明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们是先锋的标志,是中国人民的忠实代表 ,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夺目旗帜,是中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从乌江天险到塞外平原,从湍流的雅鲁藏布江到革命的胜地延安。

我不知不觉被带到了1935年5月,面对咆哮奔腾的大渡河,面对十三条光溜溜的铁索,面对敌军猛烈火力攻击,22名勇士手持冲锋枪,背插大刀,腰插手榴弹,脚踩铁索,在枪林弹雨中,向河对岸冲去……敌军本想以危险的境界堵住我军攻击的去路,可是他们错了。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我军创造了“飞跃”大渡河的奇迹,一举消灭了敌人。

我试想如果亲身立于大渡河畔,望着奔腾咆哮的河水,肯定早已胆战心惊,更何况要在枪林弹雨中沿着光秃秃的铁索跨越横河,同时发起猛烈攻击!但这看似不可能的壮举,革命先烈们却做到了,我想也许是因为他们在参加革命的那一刻,为了祖国,为了中华人民,就已经把毕生倾注于民族解放事业了吧!至此,我似乎已经明白红色之旅为何如此振奋人心,我们不能不被先烈们坚如磐石的赤诚之心震撼和感动!

《红色之旅》使我知道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他们用血肉和气魄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英雄们的斗争精神将永远在后世子孙身上延伸。所以,我今后会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虽说中国现在还不是发达国家,但总有一天,中国会振兴世界!

相信吧!最幸福的日子将会属于我们,让我们协起手来,努力学习,为建设一个美好富强的祖国而努力奋斗吧!

红色之旅读后感(篇5)

《红色之旅》这本书记叙着中国革命者在革命战争的英勇事迹,是教育我们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读本。特别是他们“一要三不要,一图二不图”的精神跟我认为是值得今天的人们反思、学习的。

公元1921年7月23日的傍晚,在上海志路106号,当时13位带不寻常的任务革命者在这里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革命的历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为了推翻旧社会,中国共产党组织一支队伍——中国工农红军。这只一支敢死队,他们为了革命,不要家,不要钱,不要命,工农红军的战士们牺牲无数。当被敌人捕捉时,他们就是死,也不会透露一点消息给敌人的,因为他们是铁打的,敌人的软硬招式。他们统统不吃,直到被敌人打死的最后时刻,他们仍然高呼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万岁!刘胡兰就是个例子,当她被敌人拘捕时,尽管敌人用尽任何手段逼她说出秘密时,她仍闭口不说,就这样,她掺死在敌人的刀下,为共产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刘胡兰的死,使所有人都看到了,共产党员是铁打的,是不怕死的,他们永远都是为了革命奋斗的,他们相信革命总有一天会胜利的!

红军长征是苦的,但是为了北上抗日、救国救民,红军不得不选择这条长途远征的路。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条路上,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们面临种种困难,饥寒交迫,军队中缺粮、缺水……还有许多许多数不尽的困难。红军面对这些困难,毫不畏惧,终于在1936年10月完成了长征,在这条道路上,不少革命者被冻死、饿死、病死。他们为革命牺牲,有的甚至找不出名字。万里长征死伤无数,但在长征途中发生着一个个感人的事迹。却永远教育后人。毛泽东同志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现在是21世纪科技发达时代。想想旧时代的中国,那已成为历史,但我们也不要忘了,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哪来今天美好的生活呢?这都是老一辈的革命者打出来的江山啊!然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逐渐走向幸福的小康之路!现在生活富裕了,但我们不能忘本,革命者事迹我们要记住,革命者的精神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学习,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努力。

红色之旅读后感(篇6)

祖国的山川,闪烁着革命的光芒和红色的历史痕迹。

--题记

我学了很多文章,记录了我国光荣的革命历史,讲述了一个伟人的英雄事迹!每次看到革命战士为保卫祖国和祖国而战,甚至英勇牺牲,我都佩服他们坚强的爱国精神!

延安曾经是革命圣地,在激烈的抗日战争年代留下了无数革命领袖的光辉人物

毛泽东主席在人们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和蔼可亲,不搞专业,作风严谨。正是因为他的领导,中国才能越来越强大,不会被外国人看不起!

毛主席的事迹传遍了全国。他虽已过世,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出生在那个时代,亲眼目睹毛主席的光辉形象。我真为在中国有这么一位主席感到骄傲!

朱德总司令是一位多么好的司令啊,他从不摆架子,而且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的司令真的很难得!

刘少奇得了严重的胃病,但还是为了党的利益,对他来说,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他拒收稿费,并把稿费留作宣传费用的行动足以证明他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所应具备的品质。他是共产党员的榜样,也是我们小学生的榜样!

我记得曾经学过一篇关于周总理飞行的文章。当危险来临时,他把希望留给了别人!他不仅是一位好总理,也是人民的骄傲!

从而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一个女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当家教,她教书的对象是一位从加拿大回来的十岁华裔男孩,有一天,在女大学生读完《关怀》这篇课文之后,男孩问:周总理是谁呀?

女大学生一听,愣了,难道这位在世界是享有盛誉的我们的好总理,还不被一个本是中国人而在外国生长的孩子所知。于是,女大学生充满深情地诉说:周总理是开国以来的第一任总理,是人民最热爱的好总理,他受到各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他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

如果你学得快的话,就会学到另一篇关于周总理的故事,那便是《十里长街送总理》。当时,人们对他的逝世无比沉痛,在十里长街上挤满了给他老人家送行的人群。人们自发地开上白花。人们不可控制地哭泣。就连联合国总部也为他降半旗,表示深切哀悼。

这样地好总理你应该从现在开始把他记在心里。小男孩听了,思索了一会儿,说:老师,我们下节课先学《十里长街送总理》吧!

好吗?女大学生微笑地点点头!下课后,小男孩真诚地对女大学生说:

老师,我爱我们的好总理!真的,我从不说谎!

是啊!周总理在人们心目中是个好总理。他把人民当一家人,处处为人民着想。

红色之旅读后感(篇7)

从“红色之旅”一路走来,我的耳畔总是回响起毛主席的这首《七律?长征》,我的灵魂深处受到了一次又一次强烈的震撼。

众所周知,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堪称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而爬雪山、过草地就是这部史诗中极其精彩的一幕。

大雪山,名叫夹金山,海拔4000多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没有道路,渺无人烟。气候多变,时阴时晴,时雨时雪。当红军战士来到山下时,气温骤然下降,脚下的路冻得硬邦邦的,木棍戳在地上发出咯咯的声响。战士们一鼓作气,爬上山腰。举目四望,险峻的情景不禁令人触目惊心DD左边是深厚松软的雪岩,右边是陡立险要的雪壁,中间是光亮硬滑的积雪,一旦滑下雪岩,就会越陷越深。但他们没有恐惧没有放弃。他们的先头班用剌刀在雪山凿出踏脚孔,后面的战士就手拉手踏着他们走过的脚印,小心翼翼的前进。如果有人掉进了雪洞,战士们立即用木棍、绑腿把掉下去的人救上来,然后再继续前进。狂风、暴雪、冰雹、缺氧……都丝毫阻止不了他们豪迈的步伐。

红军是铁打的英雄汉,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硬把大雪山踩在了脚下,使它成为红军英雄气概的活生生的见证。翻越大雪山后,又一道天然难题摆在他们的面前DD泥泞不堪、人迹罕至的草地。

茫茫草地气候恶劣,变幻无常。草丛下,河沟交错,泥泞不堪,水质恶劣,不能饮用,而且随时都有陷进泥潭的危险。因此有不少同志身染疾病,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但他们以藐视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发扬吃大苦耐大劳、团结战斗的优良传统战胜了重重险阻,到达了胜利的彼岸。

伟大的红军为什么能够演绎出如此雄壮的英雄史诗?就是因为他们心里记住了一条真理:北上抗日,救国救民,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是光荣的,是崇高的!

如今,我们正无忧无虑地享受着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撒热血换来的幸福生活。当我们迎着春风走向学校的时候,当我们沐浴着阳光漫步校园的时候,当我们端坐课堂专心求知的时候,当我们喝着牛奶吃着面包的时候……我们怎能忘记这一切的一切,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吗?

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

作为青少年,怎样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呢?我们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高尚品质,秉承他们的遗愿,沿着他们闪光的足迹,发扬他们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红军精神”,奋发图强,立志成才!努力使自己的国家变得更繁荣、更强盛。让我们发扬团结奋斗、合作创新的精神,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

让红色之旅在我们的脚下延伸!

红色之旅读后感(篇8)

伴随着国歌,手捧着《红色之旅》似乎跟着红军走过了长征,走过了曾经洒下革命烈士鲜血的地方。

一页一页地翻过,渐渐明白了,原来“红色之旅”指的是沿着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去参观、瞻仰那些革命纪念地、标志物,缅怀先辈们的革命业绩,体验他们的革命经历,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使我们受到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启迪,意志饿激励。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这就是红色之旅。

从党的创立到新中国的成立,再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这中间,不知有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并时刻缅怀那些为新中国建设而牺牲的烈士。

忽然我被书中红军长征的故事吸引了。在敌情异常严重;行军作战十分紧张;生活极其艰苦;自然条件机器险恶;物质非常匮乏;衣食无着;枪弹不继;医药奇缺;兵员不足……这样恶劣的环境里,红军坚持完成了长征,在中外战争史上实属罕见。

这长征的史诗怎样壮烈?怎样令人感叹?红军心怀共产主义必胜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远大理想;肩负救国救民的崇高任务;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敢于战斗,敢于胜利,这样的史诗是威武的,是雄壮的!

走过红色之旅,脑中,充满着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难忘珍贵的画面。这次红色之旅加强了我们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受到启迪;一直得到激励。

可是,这次红色之旅真的结束了吗?不是的。历史的红色之旅结束了,但是未来的红色之旅才刚刚开始。

未来的红色之旅,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先辈们走出来的,未来的红色旅程,需要我们新一代走出来!可怎样才能肩负起这重大的使命呢?那就得好好学习,快乐生活,天天向上,全面发展。

合上这本《红色之旅》,我不禁想:让我们马上开始未来的红色之旅,令革命先辈们那长高的红色灵魂与我们结合,富裕我们力量。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一段令人感叹的红色之旅吧!

红色之旅读后感(篇9)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就是告诫世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在开始的时候仔细、谨慎,在过程之中毫不怠慢,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热度,一种韧劲就不会有窘迫之患。怎样做到敬终如始,要有敬畏之心,要有忧患之思,自知之明,愚公之志,和规矩之戒。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更加美好的明天更加需要艰苦奋斗,奋斗永无止境,奋斗征程敬终如始方能善作善成。党员干部一定要提高个人修养、真抓实干,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干事创业,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饱满的激情,锤炼敬终如始的奋斗品格。

要激情饱满,在务实作风中坚定奋斗意志。一个缺乏精神力量的人是难以想象的,斗志的平淡和萎靡,必然导致遇到困难时的退缩和吓破胆,从而输在起跑线上。饱满的激情就是勇于担当的干劲。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勇于担当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始终把责任、使命、担当扛在肩上、记在心里。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到艰苦环境中去、到改革开放一线去、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基层一线锻炼成长、在艰苦复杂环境中淬火成钢。

要破难攻坚,在拼搏进取中涵养奋斗情怀。梅香扑鼻是因饱经严寒,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作为党员干部,要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工作作风,保持永不自满、自强不息的拼搏进取精神,始终把敬终如始铭刻于心,练好十八般武艺,破敌于千难万众之间,做骄傲的胜利者。

要坚韧不拔,在真抓实干中弘扬奋斗精神。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党员干部只有以敬终如始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去奋勇争先,我们的事业才会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奋斗的征程从来都是铺满荆棘和坎坷,奋斗的过程也总是伴随着艰辛与挑战,很少有一帆风顺的顺境和一马平川的坦途。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率先垂范,敬终如始、一鼓作气、善作善成,用钉钉子的精神,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敬终如始、一干到底,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如此方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添砖加瓦。

红色之旅读后感(篇10)

xx年11月23日,XX市第一小学六年级五班前往新疆阜康市甘河子镇,开展了认识我们的家乡《工业发展红色之旅》主题实践活动。

首先,我们到达了阜康工业展馆。一下车,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用土砖堆砌而成的房子。房子上嵌着3种颜色的齿轮,旁边清晰地映着六个大字阜康工业展馆。进入展馆,第一眼就看见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壁画。上面刻画着自治区领导王恩茂、赛福鼎艾则孜等英雄人物和数万名建设者,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座钢铁厂、水泥厂、锁厂等企业,轰隆隆的机械声仿佛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再往后走就会看到一幅大型油画,它的名字叫风雪天山、生死兄弟,这是根据一个真实故事创作的。1962年,为解决2000多名职工的生活问题,天龙钢铁实验厂党委选派采矿大队分队长白映覆和维吾尔族职工伊力伊明前往300公里之外的和静县大山深处的巴伦台赶牦牛,两人在赶牛群途中遭遇大雪封山,被围困在大山中整整22,他们以生肉和冰雪为食。断粮多天后,白映覆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把剩余的粮食和棉大衣全都交给了伊力伊明,自己不幸以身殉职。身体极度虚弱的伊力伊明克服千难万险,将汉族兄弟的遗体和牦牛一起运回了甘河子镇。阜康工业展馆的这幅油画艺术地再现了这一感人肺腑的故事瞬间。

第二站就是午餐时刻了。午餐前,我们读了一首《饭食之德》,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意思是:有的人家饭菜吃不完,在厨房里剩着;有的人饿着肚子在路边啼饥号寒。这句话教育我们,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不要浪费。

肚子填饱后,我们来到了第三站体育馆。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一个大的篮球场,旁边还摆放着一些乒乓球桌。教官说,我们六(5)班要和六(6)班比赛了!教官把我们班分成两队(女生队和男生队)来练习。游戏第一关是报数,很遗憾,我们输掉了这一关比赛。游戏第二关是取瓶子,瓶子离我们很远,而且取瓶子时身体不能碰地面,这就难倒我们了。到底怎样才能赢呢?幸好老师示范了一下,我们女生队掌握了要领,战胜了男生队。最后一关是环环相扣,老师一如既往地给我们做示范,经过我们女生队的努力练习,终于又赢得了胜利。该正式和六(6)班比拼了,我们女生队上阵,终于打败了六(6)班。比赛过程真是惊心动魄。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了最后一项手工DIY。老师教我们做音符、小狗、自行车,我们也自己创作了手杖、戒指、汽车。我们玩得不亦乐乎。只可惜,所以活动都结束了,我们该回家了。

通过这次研学旅行,我学到了很多,感谢老师和教官们的关心和帮助。这次旅行我很开心。

红色之旅读后感(篇11)

翻开《红色之旅》这本书,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映人眼帘,一个个活生生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红色之旅》如同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向我讲述着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动人篇章;宁死不屈的江竹药、大义凛然的许晓轩、刑场上宣传真理的黄励……而最让我感动的是杨靖宇将军悲壮的一生!

杨靖宇将军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指挥者之一。他带领的队伍英勇善战,打得敌人胆战心惊。在他从事白区工作时,曾五次被捕人狱,在狱中,敌人对他施加了种种酷刑:灌辣椒水、灌煤油坐老虎凳……杨靖宇将军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却始终不招供,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斗志。

1939年的一个寒冷的冬天,疯狂的日本侵略者调动了7.5万兵力,对杨靖宇将军带领的第一路军进行了疯狂的“围剿”。有些软弱的人经不起考验溜走了,有些人甚至投靠了日本人,杨靖宇将军只好率领少数人奋力突围。大雪封山,天寒地冻,战士们有的冻死了,有的战死了,将军的身边只剩下两个人,而在下山买粮的途中,这两名战士.也英勇牺牲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杨靖宇担忧:“剩下他一个人还能坚持住吗?几天没有吃东西的他还能经受住考验吗?”我怀着焦虑的心情继续往下读,当我看到“杨靖宇真不愧是铁打的战士,渴了,抓一把雪吃,饿了,吞一口草根、树皮或棉絮,顽强地孤身与敌人斗争了五天”时,我的心深深地被杨靖宇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感动了。从日军留下的记载中,我了解到,当时侵略者一步步追近,他们在得意地喊话劝降:“你怎么抵抗也没用,归顺吧!”杨靖宇回答敌人的只有枪声,日军讨伐队中连续有5人中弹(1死4伤)。

日军见难以生擒就猛烈开火,将军的左腕中弹了。一支枪落地了,但他以惊人的毅力继续用右手持枪回击。在敌人的疯狂射击下,我们的英雄倒在了长白山上,停止了呼吸,我的眼泪也忍不住滚滚而下。日本侵略者估算杨靖宇缺粮已有半个月,完全没有粮食吃也已经在5天以上,能够在零下20摄氏度的雪原中坚持下来,简直不可思议。日军军官恶狠狠地说:“我要看看这个人肚子里装的是什么?”残忍的日军将杨靖宇剖腹后,发现他的肠胃里除了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杨靖宇将军这撼动人心的革命意志给日本侵略者的心灵和精神上以沉重的打击,难怪曾追杀杨靖宇的晕岸谷隆,在临死前不得不承认:“中国拥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读到这里,我对日本侵略者凶残的野兽行径感到义愤填膺,同时也为中国拥有这样顶天立地的英雄感到无比自豪。回想自己平时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举手投降,怕这怕那,我真是羞愧极了。我想今后再遇到困难,我就想想杨靖宇将军,给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去面对、去解决。

合上《红色之旅》,我的心情仍然久久不能平静。没有这些革命先烈的顽强斗争,我们能有这么快乐的童年吗?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我们能过上这么幸福的生活吗?我们怎么能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呢?

红色之旅读后感(篇12)

爱祖国,就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河山,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记着红色的史迹。吟奏一曲凯歌,瞬时撩开那尘封的沙土,铺展出波澜壮阔的画卷——一幅幅,一幕幕,一路路,一处处,一步步……传承着可歌可泣的精神与磅礴于天地正气间的英雄史诗。

血雨腥风的年代,硝烟弥漫,战火喧嚣,一颗颗赤诚的爱国心在东方的黎明前冉冉升起,用生命、用鲜血、用智慧、用科学谱写下一首首振兴中华的壮丽诗篇。

在1931年2月7日这个雪花飘零的夜,阴暗的魔窟——龙华监狱寒气逼人。夜深了,敌人谎称要把他们转押至南京,将他们押到当地军法处法庭上。同志们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他们团结一心,怒斥敌人,抗议声、铁镣声响作一片,搅得法庭乱了套。慌乱的敌人把他们强行押到小河边的荒地上,让他们站成两排。这时候,事先埋伏在不远处屋子里的军警从窗子里伸出了罪恶的枪口,疯狂的子弹,振臂的高呼,冲破云霄!罪恶的枪口张着令人憎恶的大嘴夺去了24名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宝贵而无价的生命。直到那28岁的身上被打了13枪的南国姑娘倒下,剩下威武的口号回荡在耳间……“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烈士们倒下了,他们的革命精神却深深播进了亿万人民的心中!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红军四渡赤水所到之处,墙壁上、岩石上到处都留下了红军的标语、宣言和歌谣。老百姓家家拿出门板为红军搭桥渡河,纷纷送子弟参加红军。红军一路征战,一路撒下革命的火种,传诵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诗篇。红军用热血和生命铸就了长征精神。这次远征,恶劣的环境构成了一幅惨烈的图画;这次远征,伟大红军演出了一部英雄的史诗。环境怎样恶劣?敌情异常严重;行军作战十分紧张;生活极其艰苦;自然条件极其险恶;物质非常匮乏;民族隔阂很深;衣食无着;枪弹不继;医药奇缺;兵员不足……这样的环境,在中外战争史上实属罕见。史诗怎样壮烈?红军心怀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远大理想;肩负救国救民的崇高责任;发扬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敢于战斗,敢于胜利。这样的史诗,在中外战争史上也是从未有过的威武雄壮。翻越大雪山,就是这部史诗的精彩的一幕。红军长征途中,翻过大雪山后,又穿越了泥泞不堪、人迹罕至的草地。茫茫草地气候恶劣,变化无常,忽而迷雾重重,忽而风雨交加,忽而骄阳似火,忽而漫天飞雪。草地上,既无道路,又无人烟;草丛下,河沟交错,泥泞不堪。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不少同志身体生病,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但是,红军战士们以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顶风雪,冒严寒,忍饥耐渴,吃野菜,啃皮带,不怕牺牲,经过六七天的艰苦行军,终于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走出了茫茫草地胜利到达了班佑、巴西地区,写下了长征途中又一光辉的篇章。战士们不知道艰苦吗?不知道会牺牲吗?当然知道。但是,他们更知道的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是光荣的,是崇高的!伟大的红军为什么能够演出如此雄壮的雄壮史诗?就是因为他们心里记住了一条真理:北上抗日,救国救民,是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红军是真正的人民的军队!

31岁的赵一曼在一次战斗中被俘,敌人用钢针刺她的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烫她的皮肤,她没有动摇;敌人用掺着辣椒水的汽油往她嘴和鼻子里灌,她没有畏惧;敌人把她拉到她曾战斗过的地方“游街示众”,她没有屈服。敌人杀害了她,她为祖国和人民闲出了她年轻的生命。在开赴刑场的火车上,她给远离自己的儿子写下了遗书:“……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大渡桥横铁索寒。”立身于大渡河畔,那汹涌澎湃的河水似万马奔腾,光溜溜的铁索不停地晃啊晃啊……令人心惊胆颤,何况还要穿过枪林弹雨!一个一个英勇顽强的战士倒下了,后头却又冲上一群怒吼的“龙马”。他们怀着坚定的信心与必胜的决心,毫不犹豫,毫不畏惧,毫不退缩,以迅雷之势一举歼灭对岸的敌军。敌人那一双双眼睛里的惊恐在瞬间逝去,直到死才感悟到这支势不可挡的革命军拥有多么震慑心魂的威力,恐怕在奄奄之时亦嘲笑着蒋介石的无知与狂妄罢!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十五岁,仿若我们一般的宝贵的豆蔻年华。她本应该溢满深深的憧憬在那遍野红花的山岭上展望未来,却要面对悲惨而悲壮的命运。更可贵的是她那在许德胜的威逼利诱面前毫不动摇,毅然选择死亡的一身浩然正气。刘胡兰从容地躺到铡刀上,几个敌人哆哆嗦嗦走上前,按下了铡刀……鲜血喷洒,浸红了白雪掩盖的黄土地。“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刘胡兰临死的呼喊在血泊中悠悠回荡,给予人们迷茫的心灵一次血色的庄严的洗礼。一个伟大而年轻的生命,走完了她光辉灿烂的人生历程。

歌乐山下的集中营里极端恶劣的生活条件始终磨灭不了众多仁人义士爱国的不屈之心。“披麻戴孝”的酷刑触目惊心。“他们用烧红的烙铁对受刑人的脊背烙烫,然后用粗麻袋紧裹在刑人背上,过一些时日后再把长在皮肉里的粗麻布全揭下来。”如此惨无人道的罪恶之刑,却埋没在暗无天日的“魔窟”里。为中华和平,国民幸福,面对残酷的杀戮,顽强的革命志士们横眉冷对,大义凛然。“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着牢底坐穿!”

伴随着“红色之旅”,瞻仰着革命先烈用血肉与英魂所筑就的“丰碑”,曼延着一股滔滔的鲜红的热血,引领着后代子孙迈着坚毅的步子,沿着成千上万共产党的奋斗足迹而不断前行!

红色之旅读后感(篇13)

2011年6月12日,公司组织党员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寻找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接受革命传统的再教育。走进西柏坡,就走进54年前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也就是走进一部辉煌、厚重的历史!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它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山下一个非常普通的小山村。这个不起眼的村落,在那叱咤风云、瞬息变迁的战争岁月,一下成为全国和世界瞩目的地方。在此之前,历经千年风霜雨雪,这座太行山下的小村庄一直默默无闻地追随着简单的农耕生活。

是一场暴风骤雨式的中国革命,使这片沉寂的土地卷起了滚滚热浪,掀起了巨大的时代波澜,演出了威武雄壮的历史“大剧”:上世纪的40年代末,党**、毛主席转移于此并在这里召开了历时两个月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彻底废除封建半封建性的土地剥削制度,实现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还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从此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并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设计了建立新中国的蓝图和构架。

尽管党**驻守于西柏坡的时间不长,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共**工作委员会落户在这里前后不到两年,毛泽东转战于此也只有短暂的10个月。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也只是一些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什,清贫而节俭的生活,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偏僻的农村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雕刻在中国历史年轮上的则是闪烁着时代光芒的深刻痕迹。更可贵的是,从这里留存的文字资料中,人们也能听到一些巨人的声音,就像祖先的历史规劝一样,久久萦绕在我们耳边。

在这片故居平房的背后,有幢稍高并大许多的敞屋,原是当年**机关的大伙房,这就是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在这样一个非常朴素的环境中,它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一页。毛泽东用他那巨人般的声音及时地告诫全党,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袭击我们党和革命队伍的主要危险。

他形象地比喻,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预言式地昭示人们:建立新中国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如今传遍大江南北,警示着六千多万中国共产党人的“两个务必”,就是在这里响亮地发出的。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些含意隽永、铿锵有力的预示和嘱托,就像茫茫大海中一座闪烁着巨光的灯塔,一下照亮了新的历史航程。

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处在历史转折关头,谨慎的领袖们敏锐意识到健康的党内生活,将是永远保持党组织战斗力和革命事业兴旺的“孵化器”。就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经毛泽东倡议,全会作出了称之为“六曰”的规定:“一曰不做寿;二曰不送礼;三曰少敬酒;四曰少拍掌;五曰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曰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

在礼物泛滥、敬酒风行的今天,这些看似简单却深情的历史规劝,再一次彰显了它们的深邃与尊严!